近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與深圳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聯合會)聯合舉行了《深圳改革創新叢書》《深圳學派建設叢書》(第五輯)發布會。系列叢書中的《深圳“整村統籌”土地整備改革:坪山實驗》梳理深圳市坪山區以“整村統籌”為核心的存量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為深圳乃至全國未來的相關改革提供了鮮活案例和經驗。
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深圳已基本建成高度城市化地區,卻又承受著建設用地緊張、空間資源不足、城市發展不均的現實困境。2018年4月18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坪山管理局與深圳市南布股份合作公司簽訂了深圳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書,這是坪山區以協議方式出讓給南布社區的首宗留用地。
課題組介紹,土地整備“整村統籌”模式是以“政府主導、社區主體、居民參與”為原則,由政府提供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和啟動資金,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具體組織實施的新模式,這種模式通過采取“政府和社區算大賬、社區與居民算小賬”的形式,實現政府、社區、居民三方共贏的局面。
其中,“政府跟社區算大賬”,是指政府根據政策法規及城市規劃,明確留給社區土地規模、規劃功能、補償資金,一攬子解決社區土地歷史遺留問題和土地確權問題。“社區與居民算小賬”,是指充分發揮社區(股份公司)自主決策的能動性,按相關規定對社區范圍內的房屋權利人進行補償安置,自主解決社區土地歷史遺留問題,完成社區內部的房地產確權、房屋補償、拆除與安置工作,并解決政府擬收回土地的清理和移交工作。
發布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曉山說,“傳統征地拆遷模式是一次性付清,沒有考慮被拆遷人的可持續發展。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補償標準不斷提高,提高之后原來最高補償的人不干了,導致一些糾紛。所以人怎么持續發展,把土地使用權收回,和原權益人創造價值收益能力的提高聯系起來,這是坪山深度城市化土地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思路。”
另外,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還必須考慮一些現實情況。“深圳有一個特色,就是形成了全域城市化,城鎮化率達到100%。相比之下,目前全國城鎮化率只是58%多。深圳全域城鎮化,但是很多問題并沒有解決。”張曉山說。
具體來說,他指出,這些城市居民由農民轉為城市居民,但是本身還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同時,轉變之后,原來農村的治理機制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以鄉民鄉村精英為主導的管理體制,作為原村集體的領導能力和凝聚力的影響還在,這部分怎么發揮治理作用,非常關鍵。
張曉山表示,期待深圳在未來發展、深入城市化的過程中有更多經驗,其對這些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的思路,政策、路徑和政策措施,都值得其它地方借鑒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