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身臨其境,很難體會遼寧省撫順市棚戶區居民搬進新居后的幸福感受。從陰冷漏雨的危房,到寬敞整齊、設施齊全的新樓房;從吃水難、如廁難、行路難到水電方便、看病不出社區……采訪所到之處,聽到的共同聲音就是,搬進新居后的生活變化太大了。
在遼寧撫順市,記者走訪了最早一批進行棚戶區改造的北厚社區。這個社區的6萬多人基本都是撫順市老國有工礦企業的老工人或家屬,長期居住在土石房或者簡易房里。而現在的北厚社區,有著漂亮的綠化、社區醫院、活動中心,還有志愿者隊伍為孤寡老人服務。
北厚社區是遼寧省進行棚戶區改造的一個縮影。遼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住房保障處處長蓋凌洋告訴記者,截至2010年底,遼寧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達36.22萬戶,受益人口達到80多萬。
遼寧棚戶區改造的難點在于:第一,棚戶區居民無能力自救。隨著資源枯竭城市的產業轉型,棚戶區居民失業率極高。第二,棚戶區土地當期多數不具備商業開發價值。第三,政府財力有限,棚改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從2005年開始的棚戶區改造,拆遷和重建的速度之快是老百姓沒有想到的。遼寧省曾用一年半多的時間,拆除980萬平方米棚戶房,新建回遷房1280萬平方米。
關乎幾十萬戶居民切身利益的浩大工程,之所以高效率地開工并圓滿完成,國家開發銀行資金的投入和引導作用發揮了關鍵作用。國開行創造性地將自身中長期融資優勢與政府資源有效對接,結合實際設計了有效的信用結構,彌補地方財力當前的缺口,引入部分市場化運作機制,將來以棚改項目的綜合收益歸還貸款。
國開行遼寧分行關于棚戶區改造一期項目的貸款,按照最初設計主要還款來源為遼寧省各市財政的補貼資金,在貸款風險防控上主要依靠政府增信。項目實施中,資金運作分為政府主導型和市場化運營型兩種模式。政府主導型,即用款城市地方政府統一調配開行貸款,資金借入、支出、償還均由政府相關部門執行。市場化運營型,是指地方市政府從省財政拿到資金后,與當地商業銀行簽訂管理協議,將資金轉交給當地商業銀行,由商業銀行與開發商簽訂相關協議。
棚戶區改造的成果是顯著的,第一期5萬平方米以上集中聯片棚戶區改造已于2006年底全部結束。總投資153.8億元,其中國開行貸款60億元,全省14個城市共拆除棚戶房1212萬平方米,共為34.5萬戶120萬名棚戶區居民改善了住房條件。
棚改二期主要解決5萬平方米以下1萬平方米以上棚戶區改造,項目合計總投資91.6億元,其中國開行貸款31.5億元,拆遷627.3萬平方米,總回建面積847.94萬平方米,涉及拆遷總人口16萬戶共53.6萬人。
更可喜的是,一期棚改25年期的60億元貸款,遼寧省不到5年就已償還了45.88億元。這是由于棚改盤活了土地資源,提升了土地的集約化利用水平,提升了城市的價值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