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25 11:28:31
來源:東方網 作者:袁文良
近日,全國各地陸續公布了2018年高考分數及錄取分數線,雖然考生還沒有拿到錄取通知書,但許多上了分數線的考生及其家長已經著手準備“謝師宴”了,一些酒店也紛紛抓住考生和家長的心理,配合地推出相應“謝師宴套餐”,并稱“提前預訂”可享受“超值優惠”。
謝師宴,也稱“升學宴”。幾千年來,國民一直崇尚尊師重道。如今,孩子歷經“十年寒窗”,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績,無論是學生本人,還是學生家長都想對老師這些年的諄諄教誨表示一下感謝。從道德和禮教上來看,教師教書育人付出很多,應該得到學生和家長的愛戴、尊敬,尤其那些上了線、只待領取錄取通知書的“準大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因感恩而自愿“出血”宴請一下老師,其心情也完全可以理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謝師宴”是一種表達尊師、敬師、謝師的禮儀、風俗。因此,學生考出好成績,學生、家長和老師都會由衷高興,這時學生及家長邀老師一同坐一坐,小慶一下,小酌兩杯,應該說沒什么不對,也沒什么不妥。
然而,縱觀近年來出現在各地的“謝師宴”,從形式上來說,“謝師宴”已經沖出家門、成為商家的招牌,動輒上千的高消費讓原本人人都可以表達的“謝師”有了門檻;從內容上來看,“謝師宴”已經不單純是為了答謝師恩,很多學生家長借此博面子、講排場,大操大辦、互相攀比,讓普通的工薪家庭難以承受。特別是一些手中有些“權力”的領導干部,借機邀請下屬出席,而這些“聰明”的下屬自然會借口“給孩子買點需要的學習用具”為由送上禮金、紅包,這樣的“謝師宴”無疑成為個別貪官大肆斂財的機會;從社會環境來說,孩子考上大學,你不擺個“謝師宴”,就會有人說你“小氣”,甚至“忘恩”,孩子也會覺得在同學面前“丟份”。對老師來說,學生家長擺下“謝師宴”后,如果不到場,或到場不喝上幾杯,總會傷了“師生情義”,會被人說是“清高”架子大……如此這般,使好端端的“謝師宴”籠罩上了物質化和庸俗化的陰影,結果是偏離了“謝”的本意,改變了“謝”的味道。
既然“謝師宴”已經變味,我們就應該想辦法讓“謝師宴”回歸本源。吃飯,對中國人而言,有著特殊意義,它既是一種社會交往的媒介,也是一條溝通感情的紐帶,更是一個互動交流的場所。一頓“謝師宴”,可以實現學生、家長與老師的互動,感激過去的諄諄教導,請教未來發展的金玉良言,而這才是“謝師宴”的本意所在。這樣的“謝師宴”,沒有必要設在豪華酒店,也沒有必要點上山珍海味,更沒必要推杯換盞,只是簡簡單單地吃頓便飯,哪怕是一人一杯清茶、一人一碗面條。這樣的“謝師宴”,彼此間可以推心置腹地聊天,處處彰顯著關愛與溫情,可實現師生感情的真誠交流。
黑發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為感謝老師們多年辛勞,學生及其家長可以寫感謝信,也可以送禮物,當然也可以請吃飯。但作為老師,可將不收“謝師禮”、不赴“謝師宴”作為一種自覺,并提前向學生聲明;作為學校,更應該推介文明謝師的新方式,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謝師恩,一張親手做的賀卡、一條自編的短信、一段轉發的微信等,都一樣能表達敬意。
總之,高考結束,學子們或走進高校,或走上社會,簡單的搞個“謝師宴”無可厚非,關鍵在于其“謝師宴”的動機與形式,那些偏離了本源、變了味道的“謝師宴”則是老師和全社會都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