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拉開框架看發展
隨著城區周邊路網的進一步完善,建設路等主干道的北延,濟寧大道竣工通車,火炬路面貌一新,太白樓路即將完成東西之跨……濟寧城區發展的新框架已基本拉開。而隨之進行的,便是新城的崛起,“東拓西跨南聯北延”的發展戰略,也將讓濟寧這個古老的城市更加現代化。
近年來,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使濟寧中心城區人口急劇膨脹,城市發展空間明顯不足,大大制約了城市化進程。由此,濟寧市實施了“中心突破、組群發展、城鄉統籌、梯次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緊扣加速經濟戰略轉型和打造區域發展新高地的戰略目標,大力實施城鎮化追趕戰略,為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拉開城市框架,促進城市發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濟寧目前著力打造的新城包括:東部科技新城、南部北湖生態新城、西部運河生態經濟區、北部濟北新區,這些新城將集中體現未來城市品位和形象。在高起點的新城建設之際,本報記者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追逐城市框架的拓展和新城的拔地而起,記錄下城市發展的整個進程,看新老城區如何相得益彰、互促互進。
東部科技新城是濟寧高新區著力打造的城市副中心,其核心區位于廖溝河景觀帶,也就是圣都國際會議中心周邊區域,即康泰路以東、志學路以西、廣安路以南、詩仙路以北,規劃面積7.6平方公里。從今年起,高新區從建設園區的思路向建設城市而轉變,將在3至5年時間內,建起一座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創新型國際化科技新城。
往日臭河溝已成綠化帶
24日,記者在崇文大道圣都國際會議中心前看到,一池碧水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游玩,漫步于湖周邊的塑膠步行道上,感受以水為脈、親水近綠的意境。在親水棧道區域,園林工人正在棧道間的縫隙中栽植綠色植物。
“就在兩年多前,廖溝河在這個地方還是臭水溝。”在廖溝河岸邊領孩子游園的張女士,如今已搬入核心區西南部綠色家園居住,她告訴記者,以往,廖溝河岸邊布滿了蘆葦叢,河底的淤泥很黑,一到夏天下大雨時,河水會漫上來,發出令人惡心的臭味。但如今,通過1年多的建設,這里已花草叢生,一棵棵大樹圍繞著廣場、雕塑,儼然森林。
廖溝河園林景觀工程總面積約38.97公頃,其中水面約13.13公頃,河道工程設計范圍南起嘉達路以南150米,北至崇文大道以北360米,河道長度為1989米。工程包括河道治理工程、截污管道工程、橡膠壩工程、園林景觀工程等四個工程。此外,還修建了沿河步行道、親水平臺、雕塑小品及坐凳等景觀設施,初步形成了人工水景、河流景觀、廣場、雕塑及特色建筑等交相輝映的生態休閑走廊。 在廖溝河之前,濟寧高新區“重金打造”的東部綠洲早已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絕佳場所,東部綠洲包括楊橋公園、濱河公園和楊家河公園三大部分,這三個公園依河而建,彼此相連,既相互交融,又風格互補,加上沾了兩條河的靈氣,有水有花有草,極大滿足了東部城市居民休閑娛樂的需求。在東部綠洲成形后,濟寧高新區又著力建設了廖溝河景觀帶,現已初步形成綠色、生態的濟寧東部“門戶”形象。
科技新城核心區距離主城區僅8公里路程,這8公里范圍內大多為成熟的產業項目,“核心區與老城區其實已經形成一體,兩大景觀帶遙相呼應,成為高新區最靚麗的‘明珠’。”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兩大景觀帶之間,通過崇文大道、327國道等交通干道連成一體。而即將完工的太白樓東路洸府河大橋、東延工程,讓科技新城成為了受益者,與主城區的通行方式將更加便捷。
3到5年打造城市新地標
在科技新城核心區,到處可見熱火朝天的開發建設場景。運載車穿梭不停,也矗立起一座座塔吊,現代化工業廠房隨機拔地而起,勾勒出了一幅全速推進新城建設的畫卷。在這里,濟寧高新區將利用3至5年的時間,基本建成一個7.6平方公里的嶄新的科技新城核心區。
濟寧高新區已轉變發展思路,改變以往的“建園區”為“造新城”,全面推進科技新城核心區建設,并將今年當成科技新城基本建設的關鍵期、城市功能的成型期和新興產業的聚集期。整體提速科技新城建設,盡快形成城市新中心,實現城市空間形態布局和發展重心加速東移。 “核心區的路網建設已比較完善,瑞園路北延、山河路、海川路、嘉達路橋等已完工或即將完工。”高新區市政建設管理局副處長蔣峰告訴記者,框架形成,對城市的建設提供了穩固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核心區的建設進度會越來越快。高新區在科技新城規劃區內先后集中運作實施了46個重點產業項目、城建項目和民生項目,科技新城的產業聚集能力、城市承載能力和環境面貌得到了極大提升,實現了科技新城建設的良好開局。
科技新城核心區是高新區實現城市空間形態布局和發展重心加速東移的重要區域,高新區編制規劃了科技新城核心區7.6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單體建筑設計方案。在建設過程中,高新區一直堅持“主體多元化、投資社會化、運營企業化”原則,吸收社會資本參與科技新城核心區的開發建設,優化提升管委會投融資平臺運作能力,最大限度籌集建設資金,確保各重點項目有效投入和良性發展。
“10大工程”帶動新城建設
新城的建設,需要項目。在框架已成型的情況下,也急需各種項目的進入,為新城填充更多的支撐和內容。
今年,濟寧高新區將全面突破科技新城核心區建設,作為推進濟寧東部科技新城的重中之重,高標準規劃、高起點運作,全面實施了科技新城核心區“10大工程”,實現城市空間形態布局和發展重心加速東移。
“10大工程”總投資3億多元,涵蓋產學研基地二至六期工程、科技中心、市民中心、創業公寓、廖溝河景觀綠化、中軸線綠化、聯華生活區、人民醫院、國際學校及部分主干道路施工、綠化等方面。其中,科技中心由科技館、圖書館、影視館城、高級商務服務中心4個功能分區組成,總建筑面積約7萬平方米,是面向公眾的現代化、綜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科普教育活動場所,目前已完成基礎工程;產學研基地總建筑面積80萬平方米,是政府主導的科技創新成果孵化器和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現已進入第四期工程。
除此以外,高新區將加快LED新光源、薄膜太陽能光伏縱向產業鏈和橫向產業群項目引進建設,形成光通信全產業鏈,建成世界知名的“光電新城”。并做強以推土機、液壓挖掘機等為主的工程機械產業,打造全球最大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壯大以重卡、電動汽車、汽車發動機、全自動變速箱等為主的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打造國內知名的“動力之城”。
高新區還將重點建設國家級工程機械、半導體及顯示產品、太陽能光伏產品研發中心及全球技術中心,推進與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等國內12所重點高校共建濟寧大學科技園,組建工程機械、光電信息、汽車、新醫藥、紡織新材料等5個技術創新聯盟,建成國家半導體及顯示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光伏認證中心、汽車及工程機械加速器,引進100名領軍科研型、領頭創業型、領辦項目型高層次人才,全面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
新城建設注重“生態宜居”
“在項目引進上,我們把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產業建設的取舍標準,鼓勵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耗低、帶動作用強的項目落戶高新區。”高新區相關負責人稱,在資源配置上,把有限資源整合到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在結構調整上,把工作重心放在發展高新技術、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上,建立生態友好型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
對科技新城發展的內涵及建設重點,高新區提出了要建一座生態之城,以打造“科技新城”的永續生命力,力爭3至5年將區內所有高污染、高耗能、低產出的項目外遷。
記者從科技新城核心區看到,面積為7萬平方米的中軸線綠化工程已基本完工,這條景觀林草林蔥蘢,綠蔭如蓋,成為了濟寧市首條“綠色隧道”。恰逢濟寧市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之際,高新區圍繞城市主次干道、主要出入口、廣場綠地、濱河景觀帶等重點區域,大面積新建、擴大了多類綠地,增加城市綠量,提高綠化覆蓋率,促進了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
在提升重要園林景觀方面,高新區對東部綠洲一體五園、新世紀廣場、廖溝河濕地公園一期等8個公園綠地,崇文大道、同濟路、東外環、等10條主干道路綠化進行了升級改造,新栽大樹、喬木7000余棵,豐富了景觀效果。以廣場綠地為主,規劃建設林蔭停車場20處,已建成5處。圍繞打造城市園林新亮點,高新區在完成轄區洸府河全境改造、廖溝河一期整治的基礎上,投資8000萬元實施了廖溝河二期景觀綠化工程,努力將其建設成為生態河道整治的樣板、科技新城的“綠色走廊”。大面積的增加綠量,是提高城市生態效益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