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環保風暴正在浙江掀起。
近日,環保部通報稱,浙江德清的332人血鉛超標事件是因企業違法違規生產,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監管及應對不力造成的。環保部決定對湖州市實施全面區域限批,取消德清縣生態示范區資格,三年內不再受理其申請。
湖州市全面區域限批
5月20日,浙江省紀檢監察機關公告稱,德清縣副縣長陳佐平等8名領導干部分別受到行政記過、行政警告、行政記大過、行政降級等處分。
今年3月以來,德清縣海久電池公司周邊陸續發現血鉛超標患者,目前已檢測出332名血鉛超標患者,其中99名兒童。國家環保部決定對湖州市全面區域限批,取消湖州市德清縣生態示范區資格,責成浙江追究地方政府領導人責任及肇事企業責任人法律責任。
上述處理意見出臺后,在當地蓄電池產業引起了較大震動。如浙江長興縣,是中國鉛酸蓄電池主要生產基地,約占行業總產能的65%。該縣有60多家龍頭企業在5月初被叫停,一夜之間近2萬人失業。
“我們虧大了!”一位長興蓄電池生產商稱,該公司有2000多名員工,企業日開支員工工資達23萬之多,日損失約700多萬元。
但與蓄電池企業損失相比,長興乃至浙江為環境問題付出的代價更為慘重。
早在2004年,天能集團就因兒童鉛中毒引發群體性事件。據環保部門調查,當地170多家蓄電池企業,每年向太湖水域排放的鉛污染物超過10噸(詳見本報2004年10月8日報道《“蓄電池之鄉”長興:500兒童鉛中毒事件調查》)。
隨后,長興開始大力治理鉛污染,嚴格控制污染源。截至2010年,長興縣電池企業由原來的175家減少為53家。
全省大整頓
本報記者從浙江省政府環保廳獲悉,浙江將建立健全應對重金屬污染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對違法排污堅決實行“零容忍”,并將相關行業的審批權限統一上收到省級環保部門。據悉,浙江273家鉛酸蓄電池企業中,已有213家停產整頓。
“可批可不批的項目,堅決不批;可關可不關的企業,堅決關掉。”諸暨市分管工業的副市長孟國鋒說,鉛酸蓄電池列入當地限制性發展產業,對所有未批先建、廢水處理不達標的企業,都將一律關停并拆除生產設施。
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員、知名學者史晉川指出,從總體上看,浙江目前仍屬外延擴張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嚴重。“十二五”期間,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的快速推進,浙江將面臨資源短缺和環境承載力不足的困境。
事實上,血鉛超標事件也引起了浙江省高層的重視。
浙江省政府近日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表示,將建立健全應對重金屬污染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對違法排污堅決實行“零容忍”。
部分高污染企業轉移到中西部
然而,被長興縣減掉的那些污染企業并未消失,而是被中西部地區以優惠條件招商落戶。
長興縣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曾透露,長興當年產業轉移方向主要為江蘇鹽城、宿遷、徐州,安徽的池州、蕪湖、安慶以及山東泰安等地,另外,以直接投資和參股方式建廠的長興電池制造廠大約分布在國內三分之一的省份。
今年初,安徽懷寧血鉛事件爆發。本報記者調查發現,處于該事件漩渦中的博瑞電源有限公司,其老板就來自浙江省長興縣。
由于大部分電池廠的鉛污染得不到根本性治理,污染反彈壓力依然很大。前不久,臺州路橋發生部分群眾因企業違法排污導致血鉛超標事件,再一次為浙江環保敲響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