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26日電 今天交通運輸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交通部運輸部規劃司司長孫國慶向大家介紹了《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按照國務院批準交通運輸部的職能和工作要求,我部組織編制并印發了《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
《規劃》全文由十章組成,大致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主要分析了“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需求,明確了“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第二部分是專業篇,包括綜合運輸、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民用航空、郵政業五章內容,提出了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以及公路、水路、民航和郵政發展的重點任務。第三部分是專題篇,包括交通科技與信息化、綠色交通、安全與應急保障等內容,這部分是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點保障內容,是對經濟社會和交通運輸發展時代特征與要求的集中體現。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主要從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投資政策、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等五個方面,提出了保障行業發展規劃目標實現的政策及措施。
一、交通運輸發展需求
一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進一步增強交通運輸保障能力根據國民經濟“十二五”發展預期,GDP將年均增長7%,城市化率將從47.5%提高到51.5%,外貿進出口將保持8%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交通客貨運輸需求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預計到“十二五”末,公路客貨運量分別達到400億人、300億噸。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78億噸。內河貨運量達到38.5億噸。民航客貨運量分別達到4.5億人、900萬噸。郵政行業業務總量達到2620億元。未來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對交通運輸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繼續加強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交通運輸保障能力。
二是運輸需求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必須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水平
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必將加速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要求提供安全、快速和可靠的貨運服務,以滿足對運輸速度、質量、服務品質的新要求。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小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公眾出行需求旺盛,對運輸服務的安全性、舒適性、快捷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廣大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老少邊窮”地區群眾出行需求將進一步增加,提高基本公共運輸服務均等化水平將成為交通運輸發展的重要任務。因此,必須完善服務設施,加強市場管理,優化運輸組織,提高運輸效率,拓展服務領域,全面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水平。
三是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不斷提高交通運輸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
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交通運輸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要繼續實施“科技強交”戰略,加強技術創新,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的集成應用,充分發揮科技的引領作用,極大地提升交通基礎設施、運輸裝備的現代化水平。
四是落實建設“兩型”社會發展戰略,加快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系
交通運輸行業是能源資源消費和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領域之一,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發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轉型,對交通運輸綠色發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必須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加快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交通發展方式和消費模式,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實現交通運輸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和諧統一。
五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必須強化交通運輸安全與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我國機動化水平迅速提升,交通流量進一步增大,對交通運輸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工作面臨形勢更加嚴峻,對交通運輸安全應急反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堅持預防與應急并重、常態與非常態結合的原則,建立健全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切實強化交通運輸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二、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總體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
發展主線:以轉變發展方式、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為主線。
核心任務:著力調整交通結構、拓展服務功能、提高發展質量、提升服務水平。
著 力 點:努力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促進現代物流發展、提升科技進步和信息化水平、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行業、提高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能力。
發展指向: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構建便捷、安全、經濟、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二)基本原則
——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保持持續發展。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把握發展節奏,合理有序、平穩較快地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形成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提升運輸保障能力,優化交通結構、提升質量效率,堅持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交通運輸又好又快發展。
——把統籌兼顧作為根本方法,推進協調發展。統籌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加快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堅持建、養、運、管并重,著力提升服務水平。統籌區域、城鄉交通運輸發展,進一步向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傾斜,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使人民群眾共享交通改革發展的成果,實現交通運輸協調發展。
——把深化改革作為強大動力,鼓勵創新發展。堅持解放思想,搶抓戰略機遇,深化交通運輸領域的各項改革,堅持理念創新、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政策創新,以世界眼光、戰略思維謀劃交通運輸發展,以科技進步和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交通運輸業,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和符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律的新體制、新機制,構建交通運輸科學發展的政策環境,實現交通運輸創新發展。
——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基本要求,促進綠色發展。樹立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繼續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行業建設,加快建立以低碳為特征的交通運輸體系,強化節能減排,集約節約利用資源,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加強生態和環境保護,實現交通運輸綠色發展。
——把保障安全作為重要前提,堅持安全發展。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努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強化安全監督管理,切實加強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安全可靠的運輸服務,實現交通運輸安全發展。
三、十二五規劃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
到2015年,基礎設施網絡更趨完善,結構更加合理,交通運輸供給能力明顯增強,運輸裝備進一步改善,運輸組織不斷優化,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技進步和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行業監管能力明顯加強,以低碳為特征的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成效,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行業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交通安全監管體系逐步完善,應急反應能力進一步加強,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高。便捷、安全、經濟、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初步形成,基本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十二五規劃的重點任務是:
(一)基礎設施方面
——公路交通方面,要全面完善公路網規劃,推進國家公路網規劃建設,形成層次清晰、功能完善、權責分明的干線公路網絡系統,重點建設國家高速公路,實施國省道改造,繼續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具體目標是:公路網規模進一步擴大,技術質量明顯提升,公路總里程達到450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0.8萬公里,覆蓋90%以上的20萬以上城鎮人口城市,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達到65萬公里,國省道總體技術狀況達到良等水平,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390萬公里。
——沿海港口方面,要繼續有序推進主要貨類運輸系統碼頭建設,加強航道、防波堤、公共錨地等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沿海港口結構與布局,促進港口結構調整,著力拓展港口功能,提升港口的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具體目標是:形成布局合理、保障有力、服務高效、安全環保、管理先進的現代化港口體系,沿海港口深水泊位達到2214個,能力適應度(港口通過能力/實際完成吞吐量)達到1.1。
——內河水運方面,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實施長江干線航道系統治理,加快以高等級航道為重點的內河航道建設,加快內河港口規模化、專業化港區建設,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加強航道養護管理。具體目標是:內河航道通航條件顯著改善,“兩橫一縱兩網十八線”1.9萬公里高等級航道70%達到規劃標準,高等級航道里程達到1.3萬公里,內河水運得到較快發展,運輸優勢進一步發揮。
——民航方面,要以建設民航強國戰略統領民航業發展,以確保持續安全為前提,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航空運輸網絡,全面提升運輸質量,積極發展通用航空。具體目標是:民用航空保障能力整體提高,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層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機場體系,運輸機場數量達到230個以上,大型機場容量飽和問題得到緩解。
——郵政方面,要充分依托綜合運輸體系,加強郵政和交通運輸資源的合理配置,強化郵政基礎網絡,促進快遞大發展、上水平。具體目標是:郵政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能力進一步增強。基本建成覆蓋城鄉、惠及全民、水平適度、可持續發展的郵政普遍服務體系,郵政普遍服務局所總數達到6.2萬個。
——綜合運輸方面,要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發展,加快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強化基礎設施優化銜接,優化綜合運輸基礎設施網絡布局,加快綜合運輸樞紐建設,發揮綜合運輸的整體優勢。現代物流方面,要依托貨運樞紐發展現代物流,支持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大力發展農村物流,促進現代物流發展。城市客運管理方面,要建立多層次的公共交通服務網絡,為城市客運管理提供支撐和保障。具體目標是:運輸樞紐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建成100個左右鐵路、公路、城市交通有效銜接的綜合客運樞紐,建設200個功能完善的綜合性物流園區或公路貨運樞紐。
(二)運輸服務方面
要提高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滿足多樣化的運輸需求,逐步提升運輸準備專業化、標準化水平,顯著提高運輸組織化程度,不斷延伸運輸服務范圍,顯著提升運輸服務水平和效率。具體目標是:
——運輸裝備專業化、標準化水平顯著提升。中高級營運客車比例達到40%,重型車、專用車和廂式車占營運貨車比例達到25%、10%和25%,內河貨運船舶船型標準化率達到50%。
——運輸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服務范圍進一步延伸。集裝箱、大宗貨物水鐵聯運、江海聯運較快發展。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和92%的建制村通客車,有條件的地區實現城鄉客運一體化。
——服務水平和運行效率顯著提升。國道平均運行速度提高到60公里/小時,內河主要港口基本實現機械化、專業化,沿海主要港口平均每裝卸千噸貨在港停時下降15%,民航航班正常率高于80%,郵件、快件全程時限達標率達到85%。
——城市客運服務水平明顯提升。3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100-300萬人口的城市以及10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萬人公交車輛擁有量分別達到15、12和10標臺以上。
(三)交通科技與信息化方面
要以科技進步為引領,推進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強重大科技研發,促進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強化科技標準化建設,同時,推進交通信息化建設,加強行業管理服務應用系統建設,加強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建設,大力發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運輸的現代化水平。具體目標是:
——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重大關鍵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水平進一步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
——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在保障暢通運行、規范市場秩序、強化安全應急、服務決策支持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在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發展現代物流和實現低碳、綠色交通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國省道重要路段和內河干線航道重要航段監測覆蓋率達到70%以上,重點營業性運輸裝備監測覆蓋率達到100%。
(四)綠色交通方面
要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建立以低碳為特征的交通發展模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系,推進廢舊材料的循環利用,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道路。具體目標是:
——環境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強,重大交通工程生態修復取得明顯進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力爭行業總懸浮顆粒物(TSP)和化學需氧量(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比“十一五”末降低20%。
——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與2005年相比,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的能耗和二氧碳排放分別下降10%和11%,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下降15%和16%。與2010年相比,民航運輸噸公里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均下降3%以上。
——資源集約利用程度進一步提高。國省道單位行駛量用地面積下降5%,沿海港口單位長度碼頭岸線通過能力提高5%。
——港口、公路服務區等生產、生活污水的循環利用水平,路面廢棄材料等資源的再生利用水平顯著提高。
(五)安全應急方面
要加強交通運輸企業、從業人員和運輸工具的安全管理,加強交通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加強交通更運輸應急體系建設,更好地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具體目標是:
——公路交通安全應急水平明顯提高。營運車輛萬車公里事故數和死亡人數年均下降3%,城市客運百萬車公里事故數和死亡人數年均下降1%。公路應急保障體系基本完善,應急指揮調度能力顯著增強,一般災害情況下公路搶通時間不超過24小時,公路應急救援到達時間不超過2小時。
——水上交通安全應急水平邁上新臺階。百萬噸港口吞吐量事故數和死亡人數年均下降5%,特別重大事故實行零控制。水上安全監管和救助能力顯著提升,監管救助站點布局進一步完善,沿海重點水域離岸100海里,飛機90分鐘內可到達實施救助,長江干線以及珠江水系和黑龍江水系的重要航段船舶應急到達時間不超過45分鐘。溢油應急和搶險打撈能力進一步增強。
——民航安全水平穩步提升。運輸飛行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低于0.2。
為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和重點任務的實施,我們必須堅持以科技進步和信息化建設作為推進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行業建設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切入點,把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建立交通應急反應體系作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勇于創新作為交通發展的不竭動力,并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保障措施,比如加強規劃的指導性、完善投融資政策、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行業發展軟實力等,通過這些保障措施切實為規劃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