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委員會戰略合作機構廣西省貴港市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郡新城,也是一座充滿生機的新興內河港口城市。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文物的保護力度,大規模集中開展文物古建筑的維護修繕工作,南江古碼頭、安瀾塔、大南門等一批失去昔日風采、年久失修的文物古建筑開始重現歷史的光彩。
古碼頭繁華不再 維修工程在進行
5月10日,記者來到南江古碼頭遺址,踏上古樸的石級,觸摸歲月留下斑駁印跡的牌坊,感受歷史的滄桑與厚重。今日的碼頭雖已不見當年的繁榮景象,但它是貴港昔日水運興盛繁華的承載者,是貴港先民開展經貿活動、傳承歷史文明的見證物。
南江古碼頭遺址位于港南區南江村郁江右岸,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由南江渡口石級、中山公園馳道牌坊、南江村舊街、亞魁牌坊、古馳道組成,是在原有土碼頭的基礎上建造而成的。它是當時南北兩岸民眾乘船過往郁江的主要碼頭之一,也是南來北往的商船、商人進行貿易的交通樞紐。
但由于長年遭受洪水沖擊和風雨侵蝕,南江古碼頭遺址年久失修,破損不堪,四周雜草叢生,特別是1994年大洪水后,中山公園馳道牌坊曾母地基塌陷而搖搖欲墜。2008年,市文化部門對牌坊主體建筑進行重建修繕,但未能恢復“中山公園馳道”牌坊題額。2009年,南江古碼頭遺址被列入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2015-2016年,自治區文化廳共下達南江古碼頭維修專項經費80萬元,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組織開展了南江古碼頭第一期維修工程,主要是加固牌坊臺基和恢復部分垛口石級。2017年,市委市政府投入1500萬元左右開展第二期維修工程,主要是對垛口石級、中山公園馳道牌坊、亞魁牌坊、古馳道和橘井名區牌樓等文物本體進行保護修繕。同時,還開展護坡建設、硬化、綠化等附屬工程。目前,各項前期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開展,預計今年內開工建設。
和南江古碼頭一樣,大南門城樓曾經也是古貴縣重要的客運碼頭及傳遞文書、官員往來、商旅運輸等中轉、停泊的水陸交通樞紐。
大南門城樓位于城區人民東路(原縣東街)的郁江河畔,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間,是古貴縣五個城門中僅存的一個。由于位于古貴縣的南側,坐北向南,所以稱為大南門。大南門原是一座土城,到了元代1352年才以石板修建,并在明朝1603年間用青磚增高,曾在清代康熙二十年和光緒初年先后兩次重修,解放后才用紅磚加蓋二樓辦公室。
現在,城墻殘長28.7米,城樓高6.6米、厚8.66米,拱門高3.4米。它的存在,對了解過去貴港地區官署治所、官署的設置與布局、城市的變遷史等提供了重要的物證。
如今的大南門輝煌不再,繁華落盡,加上常年的風雨洗禮,墻體上城樓砌體風化,破損嚴重,原有的城墻被拆除得七零八落,城墻的防水與排水系統破損,已喪失基本功能,碼頭和古道被建筑垃圾和荒草淹沒,已失去文化氣息,修繕保護大南門迫在眉睫。
據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科科長劉飛達介紹,大南門城樓修繕保護和利用工程為我市重點工程之一,項目投資約2300萬元,對現存城門樓、城墻、青石臺階等文物本物維修,同時實施綠化、亮化、硬化等周邊環境整治工程,預計今年底前可開工建設。
保護歷史遺存 揭秘文物前世今生
翼王亭和安瀾塔(又名漪瀾塔)都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由于年久失修,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為消除安全隱患,保護重要的歷史遺存,去年以來,我市對翼王亭和安瀾塔開展搶救性維修保護工作,再現其歷史風采。
翼王亭建于民國23年(1934年),位于市區東湖公園,由亭、紀念碑、渡船碑、石達開祖墓碑四部分組成,是一座平面呈八角形的重檐綠色琉璃瓦屋面的磚混木結構建筑。翼王亭是研究太平天國歷史的重要歷史實物資料。
石達開紀念碑是民國時期修建,是全國目前唯一的紀念石達開的紀念碑。該碑高6.67米,碑座、碑身的四面壁上均嵌有石刻,原為李宗仁、汪兆銘、歐仰羲、黃紹耿、龔政等名流的題刻,但是在“文革”期間已被鑿花,現已難辨清楚。
去年9月份,我市投入66萬元對翼王亭進行了搶救性修繕,此次維修系“落架大修”,對梁架、天花吊頂、屋面瓦片等進行全面維修。同時,為了方便群眾參觀,還在亭的周邊建設一個小型休閑廣場,增設便民石凳,同年年底已完工并對市民開放。
5月9日,記者漫步東湖公園,在翼王亭不遠處看到,修繕后的翼王亭古色古香、古樸厚重,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游玩,有的亭中納涼,有的駐足欣賞,有的拍照留念,好不熱鬧。
“以前翼王亭破破爛爛的,公園還用設置障礙物攔起來,給市民帶來很多不便,”市民趙先生說,“現在政府把翼王亭修好了,不但消除了安全隱患,還建了一個休閑廣場,大大方便了市民參觀學習、休閑娛樂?!?br />
郁江右岸的羅泊灣江灣上有一座巍峨古塔,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由江西籍進士知縣林大宏建立。塔呈八角形,外為9層,內有13層,高約30米,全塔有35個形態各異的門窗,建筑風格獨特。取塔名為安瀾,意為把河鎮住,把水鎖住,讓險灘河水不再為害,保一方百姓之平安。
自20世紀末貴港航運樞紐工程建成以來,險灘均已不復存在,安瀾塔“安定波瀾”的歷史使命已完成。屹立至今的安瀾塔,2009年成為市首批7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據劉飛達介紹,有著200年歷史的漪瀾塔,2009年成為市首批七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由于年久失修,原有的木梯早已損壞不見,外墻也因風吹雨打和人為破壞受損嚴重。市文新廣局去年啟動了維修保護工程,今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
5月7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安瀾塔已完成木梯結構的恢復工程,現在修補外墻的青磚部分及門墻,預計今年9月份完成修繕工作。維修后的漪瀾塔將重煥生機,成為我市一處亮麗的文化景觀,是旅游休閑的好去處。
據劉飛達介紹,近年來,我市還投入70萬元實施了石達開紀念碑搶險加固扶正工程;投入30萬元完善了中共廣西省一大舊址的消防設施設備;投入107萬元對羅泊灣1號漢墓的棺槨進行了保護修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