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10 09:10:1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胡印斌
這是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群狼撕咬”案例。
據媒體報道,2013年,湖南省花垣縣一個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通過審批,項目由中央財政投資1000萬元。很快,在項目實施負責人、時任花垣縣水利局局長石國興的幫助下,沒有任何資質的商人胡海濤,通過掛靠并組織圍標拿到了這個工程,而后,胡海濤又將項目轉手,并收取210萬元轉讓費。
然而,這個以套利開頭的項目,以更大的套利煞尾。案發后,經湖南省天平司法鑒定所鑒定:該項工程實際完成施工面積為1008.24畝,應付工程款327.2968萬元,已付工程款1005.29萬元,多支付工程款677.9932萬元。也就是說,這個上千萬元的涉農項目,有多達68%的項目資金被層層盤剝了。
這一案件劇情復雜,情節離奇,其纏繞往復處,多有懸念,令人稱奇——這也能行?然而,不僅能行,而且很行。看似明明行不通、或明顯違規違法的操作,居然就那么有驚無險、順風順水地完成了。一群環伺于側圍獵的“老饕”們,大搖大擺地繞過了嚴密的制度藩籬,大塊吃肉,舉杯同慶,令人痛心。
無良企業、商人的套利行為,固然讓人痛恨。比如那個縣領導的親戚胡海濤,僅憑與權力的關系就可以“空手套白狼”,攫取兩成工程款。盡管這樣的戲碼一度并不鮮見,但當媒體公開報道后,仍讓人憤怒。比如那個后來接手的企業,全無半點職業精神,為了賺取超額利潤,不惜弄虛作假、上下欺瞞,不僅偽造資料,也將眾多公職人員玩弄于股掌之間。很難相信,如果沒有利益輸送,層層關節怎會輕易放水?
可見,在這一案例中,最大的教訓仍在于權力的全方位失靈、失守。據新華社此前披露的消息,該項目資金遭遇到了六層盤剝,高達68%的項目資金落入到了個人腰包,省、州、縣多個層級的干部涉案其中,50余人被嚴厲問責。
從目前的案情披露看,至少有三個大的節點不應該輕易潰敗。一個是招投標環節,另一個是驗收環節,還有一個則是對項目的實時跟蹤。一般而言,只要盯緊了這三個節點,則工程即便出現一些小問題,也無傷大局。然而,人們看到的卻是,在招投標環節,當地完全沒有遵循嚴格的制度規定,只是憑幾個核心人物的三言兩語,就確定了一個千萬元項目的歸屬。沒有資質?不要緊,掛靠。擔心競爭?不要緊,組織圍標。種種荒誕,以一種最上不得臺面的方式呈現,讓人驚詫。
而在驗收環節,就更形同兒戲了。那些“術業有專攻”的驗收官員,何以會被一小簇人蒙蔽?很簡單,所謂驗收,不過是一出兩廂情愿的“雙簧”罷了。不是驗收的官員看不到真實情況,而是他們主動閉上了眼睛。1000畝和4500畝的概念,肉眼就能分辨,能一樣嗎?新華社報道稱“省、州、縣多個層級干部涉案其中”,足以說明問題。
此外,根據湖南省此前的相關規定,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門要對重點項目貼身緊逼,實時監控,全程跟蹤。盡管這一設計的初衷是幫助項目推進,解決項目實施中出現的諸多現實問題,但如果這一規定能夠得到遵循,想必也會在過程管理中發現一些不正常的蛛絲馬跡。
為什么建設單位敢如此膽大妄為地對項目進行“收費圍標”?為什么施工方、監理方、驗收方統統失職?為什么湖南省水利廳組織的項目驗收流于形式?說到底,問題表現在政商的層層盤剝,而根源仍在于當地惡劣的政治生態。若想清除類似殘忍的“雁過拔毛”行為,必須從根本上凈化政治生態,以常態化的治理切實管好各項涉農扶貧項目資金。
在中央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的背景下,隨著巨量資金的注入,這一問題愈發顯得嚴峻、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