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化進程是個非常快的過程,國家統計局今年4月公布的數據顯示,約6億人口目前居住在城市,已占總人口的49.7%,比2001年多出13個百分點。這是中國取得的一個了不起的成績。然而,不可忽視的是,中國許多大城市的容納人口能力已經到了極限。越來越多城市居民抱怨生活在混凝土叢林中:塞車的時間越來越長,上下班路上時間越來越久,還有不斷上升的租金和房價。
這還不是問題的所有,一些研究人員警告,許多中國超大城市或大城市幾乎已到了資源利用的極限。由于超大城市和沿海地區就像一塊塊磁鐵,每天吸引著千千萬萬年輕人和農民工的到來。如今生活在城市6億人中有一半是這些人。對許多求職者來說,城市生活更現代更有吸引力。如果誰在城里找到一份工作,并在北京或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擁有一套住宅,就意味著成了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許多大城市人口容納的能力已經到了極限,但這并未就此停步。根據“十二五”規劃,中國將進入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雙重轉型的新階段,預計城鎮化率年均提高0.8至1.0個百分點,到2015年達到52%左右,到2030年達到65%左右。城市經濟發展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變化是城鎮化率超過50%,城鎮人口將超過農村人口。這一時間大約在“十二五”中期,屆時中國的城市人口都將達到7億。
不過,規劃的制定者似乎忘記了一個現實問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超大城市的人口已超過它們承載力的極限。以北京為例,該市“十一五”時期高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以上,總量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人均超過1萬美元。但伴隨著高速發展,北京患上了世界上許多特大城市都得過的“大城市病”——主要表現就是交通擁堵、住房緊張、能源資源緊缺、噪音及大氣和水資源等各種污染嚴重、民生問題突出難以宜居等。
由于北京人口快速增長,生活用水已占用水總量的44%,加上北京連續12年干旱導致可利用水資源量大幅衰減,以及隨著城市規模和人口規模增長加速帶來的用水剛性需求,北京的供水安全已受到嚴重威脅。如果人口持續膨脹,即使將來南水北調工程完工并投入運營,其供水量將很快被快速增長的人口所吞噬。
北京如此,上海、廣州等超大城市也同樣,由于人口超出了城市的極限,遲早會出問題。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城市人口的增加,將使城市水資源和能源面臨雙重挑戰。因為非農業人口每增加10萬人,每年將增加14.21萬噸的直接生活能源消費和 23.46萬噸的間接生活能源消費。人滿為患,大城市已超負荷運行,缺水、能源緊張問題正困擾超大城市或大城市。
有人打了個比方,看城市能裝下多少人口,就像看往一個杯子里能倒多少水。開始只能盛下一整杯水,你在杯子底部接個管子接上另一個容器,它就能倒進去更多的水。討論城市可承載人口是要放在特定條件之下的,條件不斷變化,人口承載力也隨之變化,現在的問題是人們在討論城市人口承載力時,是去掉前提條件來討論。
北京、上海、廣州等超大城市的人口比當初翻了幾番,其它大、中城市的人口增加也大同小異。然而,人口擴張后的城市顯然不堪重負,同時,會造成城市之間發展不平衡,城市發展越不平衡,經濟發展差距引發社會矛盾的風險就越高,過度擴張的城市發生災難的可能性就越大。
根據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世界上城市人口的比例將達到驚人的75%,超級大都市也將成倍出現,對全球來說,是歷史的趨勢,還是一場災難呢?全球其他國家如此,中國也會是這樣呢?有人認為,超大城市的人口增長不完全是壞事,未來世界最大的40個超級都市區僅占據了地球極少的面積,卻將讓全球18%的人口在其中生活。
然而,持這種觀點的難道忘了一個現實,城市的人口的過度擴張,意味著更多的交通成本、更大的能量消耗、更多的資源需求和更多的耕地被占用。其實,無論是超大城市,還是大城市人口的急劇膨脹,將不斷考驗著城市承載力的極限。而城市承載力猶如彈簧一樣,只有當彈簧崩潰的那一刻才是它的最大承受極限。當人口的不斷膨脹超出極限,其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如果國內那座城市因人口膨脹發生某種災難時,我們也許連后悔都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