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經濟圈作為優質生產要素富集的特殊載體,已成為當今世界最活躍的區域經濟中心。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是遵循世界城市化發展規律、實施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了京津冀地區之間的比較優勢,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深化區域合作,推進區域良性互動發展,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來自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國的政要與專家,與國家發改委、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政府、企業與研究機構代表日前齊聚廊坊,參加首屆京津冀區域合作高端會議,達成如上共識。
會議期間,河北省常務副省長趙勇對記者說,京津冀城市群發展面臨共同的挑戰,如優質生產要素未能自由流動、經濟發展急需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環境改造升級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三地在中央協調統一下共同推進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產業一體化、市場一體化和社會管理一體化工作。河北環首都綠色經濟圈戰略將要構建起環首都高端產業帶、環首都城市帶、環首都城鄉一體化示范帶、環首都養老休閑度假旅游帶、環首都綠色生態帶,跟首都緊密結合起來,服務首都,借力首都,對接首都,融合首都。
京津冀的合作是首都經濟圈做優做強的基礎,規劃和建設首都經濟圈,既要著力于發揮內部潛力,又要充分利用外部條件,任何一個地區,包括首都在內,擁有的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要使現有的生產要素能夠自由流動,充分開放合作,借資源、市場、人才發展。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專欄)指出,河北在建設首都經濟圈中要做好幾個發展:第一是一體化發展,通過一體化實現優勢互補,通過一體化解決公平、公正問題,通過一體化解決發展機遇問題;第二要錯位發展,跟首都形成錯位,在發展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第三要借勢發展,延伸首都的產業鏈條,延伸首都的其他發展空間,使河北借勢頭、借條件、借產業鏈發展自己;第四是支撐發展,河北要以其廣闊的腹地來支撐北京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要實現京津冀產業上對接互補,必須找準各自的定位,在產業及未來發展中尋求鏈條的節點,在差異化中實現街接配套、合作互補、錯位發展。河北即將以環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為重點,打造環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在土地、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與京津互動發展。開發區作為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和區域經濟增長的引擎,應該在首都經濟圈的新一輪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要實現產業發展,調整經濟結構,走全民招商、村村冒煙的粗放型增長之路顯然行不通。集中各種優勢資源建設現代化園區打造一流產業平臺,是實現集約發展、科學發展的最有效途徑。
專家指出,在開發區的體制上,“管委會+公司”的模式可以充分發揮企業與政府各自的優勢,彌補各自的短板,而專業化的招商能力,周到細致的投資服務以及科學的城市營銷推廣能力,是開發區能否吸引優質產業和龍頭企業的關鍵所在。同時,一批專家也指出,首都經濟圈內現在面臨的人口突破發展規劃,資源環境承載壓力過大等問題也急需從建設環京津新型衛星城突破,以產城融合的模式吸引市區人口向衛星城轉移,同時承擔本地區綜合功能,輻射和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