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07 09:57:02
來源:新京報 作者:張豐
近日,某雜志一篇《數學天才墜落之后》,受到當事人付云皓的反擊:“我沒有墜落,我正在腳踏實地處。”
其實上,該稿件的基本事實并沒有太大問題:作為兩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滿分得主,曾被寄予厚望的北大數學高材生付云皓,當初沒能從北大順利畢業,如今輾轉在廣東省第二師范學院教書。對這一基本事實,付云皓沒有提出質疑。他的解釋不過是,教未來的小學老師學數學,并不是什么“墜落”,而是真正的“腳踏實地”。
從輿論的反應看,支持付云皓的人占多數,甚至有不少人反而認為采訪者“墮落”了。
付云皓現在的生活狀態,其實還算不錯。他喜歡給學生上課,而不少學生也喜歡他;他還熱愛著數學,他的觀念,確實可以影響到一些小學老師,提高更多孩子對數學的認識。可以說,不管是從“內向”(對自己)還是外向(對社會)來看,付云皓的工作都是“有價值的”,他無愧于數學高材生這個稱號(雖然只是肄業)。
一些認為付云皓“墜落”的想法,是假設有一種普遍的社會觀念: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得主,未來應該繼續研究數學,成為數學家,或者是社會精英。這是“應該有的位置”,也就是判斷付云皓成功與否的標準。但是,這件事最終卻測試出人們觀念的變化:原來很多人已經接受了“多元的”成功論。每個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順利生活,就算是成功了。
在網上留言支持付云皓的,可能是年輕人居多,他們普遍受到較大的生存壓力,而且這壓力對自己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所以,他們對過去那種成功觀有一種厭倦甚至反叛。很多父母可能就不這么看,不然的話,奧數就不會這么熱門了。
但是,這畢竟代表著一種新的社會趨勢:我們該如何看待成功呢?現在看來答案是: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給出自己的解釋。一個數學高材生,到底應該過怎樣的生活?賣豬肉可以,當流浪歌手可以,教“二本師范”當然也不錯。
這種“新趨勢”可能還非常薄弱。即便是付云皓本人,對自己的“腳踏實地”也并不是很滿意,他想過考博士,重新回到科研的序列中。日常生活中,他也經常思考那些數學命題,只不過沒有像科研工作者去形成論文而已。我們從他的回應中可以讀出他的豁達以及他對學生的愛,這讓人感動。能夠達到這種狀態,他一定是克服了很多東西,僅憑這一點,他就稱得上“成功”。
很多人都喜歡渲染某種“焦慮”,甚至構建某種并不存在的“焦慮”。但是,在這樣的事件中,我們也能觀察到深處的民意:大家都渴望能夠寬容地對待“個人”,個體命運,當然都是個人來承擔。但是,一個更寬容的社會環境,無疑有利于人們疏解壓力。這可能是一個更成熟的社會形態,不管是個人還是社會,中國都經過幾十年的突飛猛進,現在或許已經站在了這樣的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