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結束后,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思想文化領域里的斗爭依然深刻復雜,意識形態安全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把意識形態作為實現其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并把它滲透到方方面面。
近幾年來,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推行的意識形態滲透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除了繼續對我國實施西化和分化外,還采取了一些新的手法:一是在全球范圍內借蘇東劇變和冷戰結束極力宣揚“淡化意識形態”,企圖讓我們淡化政治意識形態,淡化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淡化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二是利用我們執政黨內少數黨員和政府中少數公務員的工作失誤、少數分子的腐敗行為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添枝加葉,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加以丑化,企圖使大眾對共產黨失去信任,對社會主義失去信心。三是利用冷戰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這一事實,通過鼓吹“馬克思主義過時了”、“馬克思主義無用了”、“社會主義失敗了”、“社會主義的歷史終結了”等,企圖搞亂人們的思想。四是強化西方意識形態的霸權地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企圖利用西方的“精神和文化價值觀”影響和動搖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的信念,從而逐漸侵蝕社會主義的基礎。五是散布所謂“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黃禍論”等論調“妖魔化”中國,攻擊中國的愛國主義為“狹隘民族主義”,視中國的社會主義為“極權主義”,企圖搞亂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削弱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六是利用經濟手段進行文化“植入”。西方國家通過與我國經濟交往挾帶意識形態“私貨”,把“人權”、“人道主義”同經濟活動掛鉤,利用一切手段大力宣揚西方資產階級的一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近似強制的方式加強文化滲透和文化輸出,以達到“以接觸促演變”的目的。七是通過廣播、電視、電影、報紙、雜志、信息網絡等媒體輸出文化產品,公開或隱蔽地推銷其社會政治理論、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新策略,要害是要動搖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破壞我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以達到人們對共產黨信任的喪失和對社會主義信心的喪失。而這一切,恰恰針對的是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在國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擴大,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進一步增強。這種變化趨勢雖然總體上是積極的,但在這個過程中,非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也有所滋長,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在一些地方還嚴重存在,部分社會成員思想道德失范,有些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是非混淆、善惡顛倒、榮辱不分的現象還時有發生。還有一些人極力散布“淡化意識形態”,鼓吹“意識形態多元化”和“指導思想多元化”等論調。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受到一些負面因素的挑戰。我國正在喪失自我認同的國家意識形態,政治意識形態變得越來越模糊,道德意識形態出現某種程度的滑坡。這種情況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否則會造成社會思想的混亂,影響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從而影響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因此,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維護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確保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
中華文明具有五千年歷史,但長期形成的這種獨特文明并沒有得到世界各個民族的完全認同。這既為西方國家進行價值觀滲透和宗教勢力進行宗教滲透提供了機會,也為我們用統一文明凝聚國人思想提出了難題。我們這樣一個具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如果思想處于混亂狀態,則有可能演變成社會動蕩,甚至政治劇變,就會給國家和民族帶來巨大的災難,對整個世界也是一場災難。
我們必須從提高綜合國力、掌握國際文化競爭和國際意識形態斗爭主動權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意義,勇于面對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嚴峻國際國內形勢,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切實維護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意識形態安全。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