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菜賤傷農”“菜貴傷民”,處于蔬菜整個流通環節兩端的菜農和城市居民,都沒有因為蔬菜價格的走低而獲益,流通環節的暴利從而受到了專家的質疑。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5月20日至22日,記者走訪調查發現,處于整個蔬菜流通環節的銷地批發和終端銷售環節,應該對價格暴漲承擔責任。
□ 本報記者張忠德
本報通訊員 馮連營
從一毛五到一塊的流通賬
蔬菜可分為本地菜和外來菜。隨著城市化快速發展,城市周邊耕地面積不斷減少,蔬菜自給率明顯下降,越來越多的大城市主要依賴外來菜。這種情況下,城市居民要想吃到蔬菜,自然需要外地蔬菜流通過來,這一般要經歷四個環節:產地收購、中間運輸、銷地批發和終端零售。
蔬菜買難和賣難的矛盾出現后,由于整個鏈條的上游和下游都沒有獲益,中間流通環節就成了很多專家質疑的焦點,一些專家就提出“物流成本占了蔬菜價格的五成到七成”的觀點,然而事實如何?
以最受關注的大白菜為例,5月20日,在萊西東莊頭蔬菜市場收購上來的大白菜大概是一毛五一斤,而經過產地收購和中間運輸環節到青島市市北區撫順路批發市場的售價按照菜品可以到六毛,最后進入市南區南京路農貿市場的價格大概是一塊錢一斤。
按照流通環節的劃分,中間運輸似乎獲得了四毛五的收益,但實際上卻并非如此,進入批發市場后銷售的價格已經包括了市場的攤位費、稅收、水電等成本。從一毛五到六毛的漲價,中間運輸環節只能占一半,也就是兩毛多,而批發市場則占了另一半,終端零售占了四毛。
“最后一公里”發生了什么
批發市場和超市、農貿市場是處于流通環節中的銷地批發和終端銷售位置,按照前面的賬算,這樣白菜由產地運往城市的之后這“最后一公里”的兩個環節占到了總價格的60%到70%,那么這“最后一公里”發生了什么?
撫順路批發市場是青島市最大的蔬菜副食品批發市場,5月21日,記者詢問了市場的工作人員,由于市場內實行流動攤位制,蔬菜批發由車到車,一輛1.5噸的車輛征收的攤位費大約是40元,不考慮空載和缺額,每斤蔬菜的攤位費大約是一毛三,這基本就讓產地收購和中間運輸環節無利可圖。
而除了攤位費之外,還包括稅收、水電、管理、衛生等費用,我們暫且稱其為“廣義租金”。
“廣義租金”在進入到終端銷售環節后又有個大的提高,其中城市“寸土寸金”的現實帶來的攤位費大幅提升是“廣義租金”暴漲的最好體現。22日,記者來到南京路農貿市場,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市場內約8平方米的蔬菜貨架攤位費是每月6000元到7000元。“這就是這個地段的價錢,沒辦法,周圍的房價都漲到一萬多一平,我們的租金也相應的貴,除非政府能補貼些,不然攤位費很難下降。”
開建公益批發市場
當前如何打通蔬菜流通“最后一公里”,讓平價菜端上百姓餐桌,形成一個合理的蔬菜價格平衡機制呢?
根據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為了保障蔬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的合理性,政府都會投資興建一些公益性的批發市場和社區商業網點,請專業的公司入駐管理,同時配合適當的免稅政策,使物價與房地產價格不致于影響到居民必需品的價格。
香港地區則采用了超市和街市并行的方式,街市管理由當地的食環署代表政府負責,只象征性地收取一定租金和水電費等,最大限度保證收入較低的居民的消費需求。
香港中文大學金融教授郎咸平表示,由政府出面去吸收掉蔬菜進入市場的巨大額外負擔,讓蔬菜流通真正進入一個市場調節的機制,比政府用財政補貼去稀釋菜價要來得根本,也更加有效。而且這樣的機制形成,也會對“賣難”的改變產生效果,菜價在終端消費降下來了,就會有更多的消費者來買菜,進而拉動上游的收購價格提高。
目前國內一些地方政府也確實實行了類似的舉措,北京市提出要建設首個公益性一級綜合批發市場,在攤位費等方面可以減免,做到盡量減少商戶的經營成本;天津市、煙臺市有關部門開始免收或者部分免收進入蔬菜批發市場的進場費,同時,還將減免市場攤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