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19 09:13:30
來源:澎湃新聞網 作者:歐陽晨雨
有一種“牛氣”,叫作目中無法。
據華商報報道,被西北政法大學宣稱2011年已經撤項的后勤服務綜合大樓項目,在沒有辦理任何項目手續的情況下,被一家企業在原址上建起了一棟地上27層、地下二層的商品房項目,500多套公寓房已售出。多個部門下發的停工令,都未能叫停這一違法建設項目。
沒有辦理任何項目手續,商品房便在大學拔起而起,當然不具有合法性。
高校土地屬于教育用地,通過國有劃撥。轉讓或改變用途,有著嚴格的限制條件。《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明確規定,“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房地產時,應當按照國務院規定,報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審批。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準予轉讓的,應當由受讓方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之所以設定審批關、明確出讓金,是因為教育用地的公益性質。教育是培養人才的事業,不是掙錢的產業,國家為教育用地開辟了劃撥的綠色通道。簡單地說,教育用地不用掏商品房用地那么多的銀子。如果無視法規紅線,將教育用地任意變性,損害的是國家和公共利益,吃飽的則是膽大妄為的開發商。
教育用地變商品房,違法行為昭然若揭。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明明有法規紅線,且涉事學校多次發函要求停工,規劃、城管、房管等職能部門也多次查處,此樓卻絲毫不見停工跡象,如今更是已經封頂,500多套公寓房賣得只剩下20多套尾盤。究竟是什么地方掉了鏈子?
歸結起來,執法不力恐怕難辭其咎。例如,該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發現該項目無法出示任何手續,要求不得對外銷售,張貼《通告》提醒市民不要購買房屋,還告知項目單位西北政法大學加強管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看上去很嚴厲,但沒有行政處罰的監管,實際效果幾近于無。再者,將皮球踢給學校,難道不明白學校本身就無計可施、自己“所托非人”嗎?
其實,不合時宜之處,遠不只違法變性。
房地產銷售,“五證”齊全是前提,《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國有土地使用證》和《商品房銷售(預售)許可證》,一樣都不能少。2016年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出《關于規范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營行為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明確要對“違法違規銷售”等9種行為嚴查到底,一些地方甚至有被追究刑責者。
而此次“長安星座”長期頂風違法,無手續銷售,試圖“先上車后補票”,又如何成了執法監管的“漏網之魚”?從深處看,多次停工令失靈,實質就是失職,這也是追查的線索。
每一個問號,都需要深究來拉直。嚴格追責問責,強化執法剛性,讓停工令等監管手段硬起來,才能留住一方大學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