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藥廠停工!石家莊治霾生死線
“都要達標就得破產,錢花不起,現在這些工人怎么辦?”石家莊某藥企相關負責人說
傳統工業集中的河北石家莊,在北方的霧霾中最先站在了環保治理的生死線前。
11月20日晚間,華北制藥公告稱,收到石家莊市大氣和水污染防治指揮辦公室下發的《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2016]第1號)(下稱“調度令”),要求全市所有制藥企業全部停產,未經市政府批準不得復工生產。
次日,華北制藥和石藥集團臨時停牌。前者表示若停產至年底,“原料藥部分將影響公司當期利潤5000萬元左右”;后者稱,其“正向石家莊市政府申請準許繼續進行其在石家莊的正常制藥生產”。
9月中下旬以后,石家莊市經歷連續五次共28天的重污染天氣過程,導致空氣質量持續惡化。該市環保系統于18日召開了“決戰45天利劍斬污行動動員大會”,要求執法監管毫不留情。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此詢問環境保護部(下稱“環保部”)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該中心有關人員回復涉及藥業限停產的情況時說:不清楚。
以石家莊為基地之一的我國抗生素產業,屬于典型的發酵類工業,一直都是產生工業“三廢”(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的重災區。
“它們有時候寧可罰款也不愿意徹底淘汰這些老舊的產業和產品。”22日,有不愿透露姓名的醫藥行業觀察人士就此話題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污染嚴重的企業多數都是低端制造產業,科技水平不高,這就造成了它們轉型艱難;而即便痛下決心轉型,也要面對原來生產線上員工的安置問題,處理不好都是大問題。”
對多個行業嚴格調控
事實上,不僅是制藥行業,調度令稱,9月中旬以來石家莊市連續出現多個重污染天氣,在全國71個重點城市排位持續倒退,完成全年PM2.5濃度下降10%的考核任務極其艱難。按照《石家莊市利劍斬污行動實施方案》和市政府有關要求,決定對全市工業企業,特別是制藥、水泥、鑄造、鋼鐵、煤電、焦化和鍋爐等重點行業實施嚴格調控措施。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分析結果顯示,自今年10月1日以來,石家莊已成為京津冀區域污染最為嚴重的城市,PM2.5濃度均值比第二嚴重的保定高出18%左右,比區域內13個城市的平均值高出了近60%。
11月14日,環保部發布了10月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結果也顯示,石家莊排名第74,位列倒數第一。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華北制藥、哈藥集團、石藥集團和魯抗醫藥等四大藥企的青霉素產量占國內青霉素總產量的75%,同時,這四大藥企也是工業“三廢”的排放大戶,不僅廢物成分復雜,污染危害也十分嚴重。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胥樹凡此前曾公開表示:“生物醫藥產業如果在發展過程中不注重環境保護,大量排放污染物,破壞環境,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那就與其救死扶傷、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目標和宗旨背道而馳。”
“特別是現在的產業發展都向集中式的園區化方式發展,使得相關的環境問題在地域上更加集中和突出,影響更顯著。”胥樹凡說。
胥樹凡介紹,近年來,環保部陸續發布了六個針對制藥行業的污染物排放標準,這些標準針對不同類型的醫藥生產企業、不同的期限、地域、排放污染因子等都作出了排放的限制規定,控制污染因子的類別除了傳統的常見污染因子外,還增加了一些醫藥中間體,這是過去沒有的,實際上也是對制藥行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環保要求。
不過,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無論是今年5月,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河北省反饋督察情況,還是河北省提出的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中,均沒有明確提及藥廠停產或限產的要求。
中央督察組只是要求河北省“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切實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堅決遏制水質惡化問題”。
河北省提出的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查組督查反饋意見整改方案,以及確定的整改措施清單,也只是要求“加快鋼鐵、煤炭去產能”“嚴控高耗能、高排放新增產能”“強化工業污染源日常監管”,以及“開展散煤、焦化行業、露天礦山和道路車輛4個污染整治專項行動,進一步降低污染排放強度”“停產整治一批排放不達標露天礦山,修復綠化一批責任主體滅失的露天礦山”。
11月17日,河北省大氣辦發出大氣污染防治2號調度令,決定對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目標任務進度滯后、近期污染嚴重的城市實施重點調度。2號調度令涉及石家莊、保定、滄州、衡水和定州、辛集6市。針對醫藥企業,2號調度令要求,“實行駐廠監督,確保環保設施正常運行和穩定達標。”
保產業還是保環境
石家莊此番“利劍斬污”,也將諸多產業發展與環保治理之間多年的矛盾再度升級。
對聚集了眾多制藥企業的醫藥重鎮石家莊來說,這就意味著,包括石藥集團、神威藥業、華北制藥和以嶺藥業等國內知名藥企都將自此進入沒有明確復工期的“冰封期”。
“目前,公司主要原料藥、制劑產品均有一定備貨,短期內銷售不受影響,但鑒于尚無法確定此次停產的具體時間,上述事項對公司生產及業績的具體影響尚無法預測。”華北制藥公告指出。
“環保成本太高了,都要達標就會破產,錢花不起,現在這些工人怎么辦?”石家莊某藥企相關負責人22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我們這些年已經升級換代了一些老舊污染嚴重的品種,但是產品轉型也不是三年五年就能替代的,而且普藥品種升級的空間也很有限。”
發酵類制藥工業的生產特點是生產品種多、生產工序多,使用原料種類多、數量大,原材料利用率低。一般一種原料藥往往有幾步甚至十余步反應,使用原材料數種或十余種,甚至高達30~40種產生的“三廢”量大,廢物成分復雜,污染危害嚴重。
也因為這一現實原因,污染問題幾乎與中國原料藥和仿制藥為主的制藥產業發展始終并行,找不到根本解決的方法。
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幾乎所有抗生素類企業都尷尬地面臨因為污染被點名被罰款的現實問題,哈藥股份、聯邦制藥、海正藥業等大型制藥企業也曾在環保部門督查整改名單中。甚至,有的企業整改后也難以達到標準,屢屢“上榜”,如聯邦制藥,從2004年至今的十二年時間里,就有九次被環保部門點名批評、減產限產甚至關停。
以污染問題多次被曝光的哈藥為例,哈藥股份曾在其公告中表示,“近年來,公司已累計投入4億元用于清潔生產和環保治理,主要建設了廢水預處理及污水處理、氣味、鍋爐煙氣、噪聲等各項污染處理設施。每年各項環保設施的運行費用在5000余萬元。”
而即便是對于能夠根除污染問題的異地搬遷投資,哈藥在其2010年年報中也曾悲觀地表示,由于異地建廠的投資巨大,原料藥產品的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微薄,預計投產后2~3年內將不具備競爭優勢,因此“極易造成企業處于虧損境地,造成企業無法生存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