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主任、城市化委員會委員涂圣偉日前在中青在線撰文《協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城鎮化》。在文中,涂圣偉指出,作為一個尚未完成城鎮化進程的大國而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應該相輔相成、互促共進。他同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基于我國城鄉關系變化新特征作出的全局性安排,是在城鎮化進程中前瞻性、系統性解決鄉村問題的戰略設計。
全文如下:
城鄉關系的調適與發展,是中國社會結構性變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重大政策調整的主線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表明,城鄉二元體制障礙破除越快,城鄉關系更協調,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基礎就更穩,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就更有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這是黨中央著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導向和農業農村短腿短板問題導向作出的戰略安排,也是重塑城鄉關系的創造性舉措,順應了新時代億萬農民的新期待,也必將帶來城鄉社會新的歷史性變化。
在今年兩會調查中,鄉村振興成為廣大網民關注的焦點。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如何有效推進鄉村振興,也成為兩會的熱點話題。
作為一個尚未完成城鎮化進程的大國而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應該相輔相成、互促共進。一方面,城鎮化依然是解決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在超小規模經營、資源緊約束條件下推進農業現代化,需要加快城鎮化發展質量,促進農業人口有效轉移,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騰出空間,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創設條件;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需要發揮城鎮生產要素和產業集聚的平臺和紐帶作用,輻射帶動鄉村發展。另一方面,在城鎮化加快推進階段,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消費需求、保持經濟社會穩定運行,需要發揮鄉村“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半城市化”問題,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需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在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上盡快取得突破。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基于我國城鄉關系變化新特征作出的全局性安排,是在城鎮化進程中前瞻性、系統性解決鄉村問題的戰略設計。近年來,隨著戶籍制度、“人地掛鉤”“人錢掛鉤”等重大政策的出臺,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四梁八柱”主體框架已經形成,逐步步入穩定發展軌道。在這種背景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發展的重心向農業農村傾斜,是在兼顧城鄉發展、城鄉利益的基礎上,根據現實需要做出的適當側重,是城鄉融合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
當前,協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僅要推動城鄉一體化規劃、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關鍵要著眼解決人口在城鄉地理空間轉移與要素權益在城鄉配置不同步的問題,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盡快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增強城鄉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一方面,在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同時,暢通有意愿有能力的進城農民處置農村資產權益的通道,使其“帶資進城、安心落戶”,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另一方面,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健全服務保障機制,讓下鄉的社會主體真正“歸心鄉村、融入鄉村”,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