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高速城鎮化和過快老齡化考驗中國社會
時間:2011-05-19 10:06:43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辜勝阻 李華 

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主要統計結果,其中關于城鎮化與人口老齡化的數據備受關注,特別是公布數據顯示的老齡化進程加快的事實引來了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普遍擔憂。我們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高速的城鎮化和過快的老齡化兩大特征,機遇與挑戰并存,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從人口流動和分布特征來看,中國今年將進入城鎮人口過半的城市時代,城鎮化既是重大機遇,又面臨著嚴峻挑戰,城鎮化的最大挑戰在于應對2億多農民工構成的“半城鎮化”局面。此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城鎮人口已經達到了6.66億,占總人口的比重是49.68%,城鎮化率近50%,高于“十二五”規劃的預期。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比重上升了13.46個百分點,年均增長超過1個百分點。按照這個發展趨勢,今年中國城鎮人口比重就將超過一半,進入城市時代。可見,當前中國已經進入高速城鎮化發展階段。

高速城鎮化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城鎮化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引擎,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可以引發消費需求,培育高消費群體;能夠刺激投資需求,擴大民間投資;有利于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進經濟的服務化;有利于培育創業者和新型農民。中國的城鎮化對基礎設施、住宅、耐用消耗品汽車等的需求,是中國能夠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根本動力。另一方面,中國城鎮化也面臨著“半城鎮化”挑戰。此次公布的普查結果表明,當前中國流動人口已經超過2.6億。城鎮流動人口只實現了地域轉移和職業轉換,沒有實現身份轉變,還戴著農民的“帽子”,這使得中國的城鎮化呈現出“半城鎮化”的狀況,嚴重影響了中國城鎮化的質量。

為此,未來中國的城鎮化發展一要實施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均衡城鎮化戰略,引導流動人口有序流動、合理分布;二要推行漸進的戶籍制度改革,實現流動人口在地域、職業、身份上的“三同步”轉換,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三要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農民工與市民在“就業、醫療、教育、住房和養老”上逐步平權,穿上五件“衣服”。

從人口結構變化特征來看,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同時還面臨“未富先老”的老齡化及高齡化和空巢化的挑戰,應對挑戰一方面要發展老齡事業,提供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又要通過市場引導發展老齡產業。

這次人口普查的數據表明:60歲以上人口數量為1.78億,占比已達13.26%,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反映出中國老齡化進程加快的態勢。而且,當前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表現出一些不同的特點,一方面是面臨“未富先老”的尷尬境地。從經濟發展階段看,雖然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GDP剛突破了4000美元,剛剛邁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另一方面,老年人中高齡化和空巢化加速。研究表明,近年來中國80歲以上老人、城鄉空巢家庭以及農村留守老人的比重呈不斷增加的趨勢。

人口老齡化將給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刻影響。突出的表現在,出生人口越來越少,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勞動力供給和養老資源同時減少會形成“兩荒”:“用工荒”和“養老荒”。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用工荒”現象的出現表明了中國勞動力供求關系的深刻變化,帶來了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意味著我國廉價勞動力時代正在逐步消失,長期以來過度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無法維系。老齡化日益嚴重背景下的“養老荒”則主要反映了勞動人口逐步減少而需要贍養的老年人口數量快速增長的趨勢,在此情況下養老保障體系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挑戰。

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用工荒”挑戰,關鍵是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擺脫過度依賴廉價勞動力的發展模式,培植新的經濟增長源。同時,要引導人口的有序流動和合理分布,幫助農民工順利融入城市并實現安居樂業市民夢。要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實現廣大勞動者體面的勞動和有尊嚴的生活。要提升勞動者素質,增加勞動者的人力資本積累,提高就業的市場競爭力。應對過快的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荒”挑戰,重點是要構建多層次的養老體系,整合家庭、社會和政府各種資源,在提供養老公共產品、發展老齡事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養老產業。政府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養老產業大有可為。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