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02 10:11:57
來源:澎湃新聞網 作者:黃羊灘
一個規模極為宏大的西部調水工程構想——“紅旗河”,近日成為關注熱點:
“紅旗河”方案囊括了原來國務院批準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全部預想,該工程從雅魯藏布江中游開始取水,沿青藏高原邊沿連通中國大江大河上游,輸水至寧夏、甘肅、內蒙古、新疆等缺水地區。線路長約6118公里,幾乎等于長江的長度;預計年調水量600億立方米,相當于黃河的年徑流量;骨干工程總造價估計4萬億。
據澎湃新聞報道,目前該方案還只停留在課題研究階段,并未納入任何一個部門的相關規劃。
如此浩大的一個調水工程,跨越中國幾乎所有水系、山脈、高原,等于以人力再造一條長江或者黃河,“腦洞”之大,令人驚嘆。如果不是看到課題組成員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水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十七家國內頂級學術機構,其中還有來自水利、地震等領域五位院士,恐怕會有不少人認為這就是科幻小說的情節。
單純地看“紅旗河”的愿景,顯然足夠美好。比如“繞山而行、順勢而為、全程自流”;比如“不在枯水期取水”,“只攔住一點洪水”;比如“紅旗河會帶來長2000公里,寬100公里的‘綠洲帶’,西部2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從荒漠變成‘綠洲’”等等……若能實現,簡直就是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困擾多年的西部干旱問題,也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基本國情。
然而,越是美好的圖景、宏大的工程,越是應該保持足夠的謹慎。尤其是,類似宏大工程往往是不可逆的,一旦落地成型,就沒有機會亡羊補牢。
“紅旗河”工程面臨的第一重困難是工程本身的問題。“紅旗河”穿越中國地形的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其間的多條斷裂帶屬于地震多發區,工程的難度以及地質狀況改變后會否對地質帶來破壞,值得深入研究。在這個問題上,事先任何大包大攬的說法,都值得打個問號。
大型水利工程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議題。擬議中的“紅旗河”流經瀾滄江、長江、黃河三大流域,跨越不同氣候帶和自然景觀帶,穿越1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包括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峰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如何避免破環青山綠水,保持生物多樣化,僅憑項目推動者信誓旦旦的保證,并不能讓人放心。任何外在的強力干預,都可能引起生態區域內部的變化,如何讓這種變化不至于演變為生態災難,需要嚴格的環境評價與多樣化的保護措施。
此外,堪比黃河年徑流量的大規模引水,會不會對西部水源地,以及沿線水生態產生負面影響,也應該有充分的調研與考量。我們的目光不能僅僅盯在“紅旗河”可能帶來綠洲帶,而必須搞清楚會不會有如此充裕的水量以供驅使,調水以后當地的生態會產生什么樣的蝴蝶效應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水權越來越成為一種基本權利,重大工程理應對此有充分考慮。這既是出于不同地區民眾權利均衡的考量,也是一種科學審慎的態度。
當下,“紅旗河”工程仍在課題研究階段。針對重大國情難題,專家搞一些研究和探索,值得鼓勵。但在這個過程中,仍應該秉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思路,多一些審慎態度、科學思維、問題意識。切忌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切忌不計算成本投入和產出效益、不考慮環境承載、不關注民眾意見。
專業研究自當完全遵從專業范式,充分論證工程的科學性、可行性,并擴大公眾參與。只有做到科學論證和民主決策,類似“紅旗河”這樣的重大工程,才能真正造福民族、澤被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