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項目帶動,加快推進中原經濟區強市建設
用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的理念、機遇和平臺,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找定位、謀發展,確立建設中原經濟區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基地、高素質人力資源培育基地“一區三基地”的發展戰略定位,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理念,走不以犧牲農業和環境為代價的、以新型城鎮化引領“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加快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合理的產業布局、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就業結構,力爭在以效益為核心的主要經濟指標、構。
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城鄉建設面貌和形態、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指數四個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建設中原經濟區強市,致力于把新鄉建設成為一個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現代田園城市。
貫徹“四個重在”和“三具兩基一抓手”要求,著力健全“抓基層、打基儲項目推動發展”的工作機制,編制了《中原經濟區新鄉發展規劃實施綱要》、《推進中原經濟區強市建設2011年度工作方案》,把各項工作任務細化為六個“三年行動計劃”、總投資1.3萬億元的2200個項目,成立了六個領導小組,把各級領導干部組織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條戰線上,各項工作扎實有序推進,經濟社會呈現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
堅持創新驅動,持續探索以新型城鎮化引領“三化”協調發展的路子
立足河南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建設,先行先試,不懈創新,圍繞破除城鄉二元體制、求解“四道難題”,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統籌考慮糧食安全、耕地保護與農民富裕所需要的城鎮化、工業化。
堅持以中心城市為主體、以產業集聚區和新型農村社區為載體的統籌城鄉發展理念,把新型農村社區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切入點、統籌城鄉發展的結合點、促進農村發展的增長點,按照“做強主城、膨脹縣城、發展集(聚區)鎮、建設社區”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心城市現代化、縣域鎮村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堅持從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切入,推進鎮村一體與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空間結構、文化與觀念的轉型,推動城市與農村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著力實現“五新”目標,即:“新”在不犧牲農業和環境,“新”在農民就近轉移到二、三產業就業,“新”在不區分農民市民身份都是從事農業、工業、服務業的職工,“新”在農民享受和城市一樣的居住環境、公共服務,“新”在城鎮化引領“三化”協調科學發展。
堅持求實運作,求新型城鎮化之“新”、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之“效”
開展整鄉鎮推進“三化”協調發展試點。編制完成40個重點鄉鎮“三化”協調發展規劃,推動鎮區、集聚區、新型社區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一體發展,力爭重點鄉鎮城鎮化率年均提高3個百分點。推進城鄉建設三年大提升行動計劃。
確立“內涵、集群、組團、緊湊、節約”的建設理念,實施“3010(30分鐘經濟圈、10分鐘生活圈、10分鐘生態圈)”民生行動計劃,堅持以交通為先導,著力構建以市區為中心,長垣、平原新區為副中心,7個縣城為衛星城的城市集群,帶動48個建制鎮、1000個新型農村社區一體發展,打造以半小時經濟圈為核心的新鄉都市區核心區現代化。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年”活動,力爭今年完成基礎設施投入20億元,著力形成200個完整的社區形態。力爭到“十二五”末,整合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成新型社區,基本形成城鄉一體化制度框架。著力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持續推進總投資1733億元的602個重大產業升級項目,積極發展生物與新醫藥、電池及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新型膜材料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汽車及零部件、現代煤化工、生物與新醫藥三大產業集群發展,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培育發展成千億產業。
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提升農業科技水平、技術裝備水平和組織化水平,走區域推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力爭糧食產量每年遞增3%左右,確保糧食產量、品質穩定提高。著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構筑以社會充分就業、城鄉社會保障、職業技能培訓、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困難家庭住房安置城鄉全覆蓋的“五張民生保障網”,努力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兩位數增長。不斷創新發展舉措。圍繞破解城鄉兩元體制,積極開展促進城鄉一體化制度建設改革試驗。
制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注重在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選拔使用干部的意見》、《八大重點產業集聚整合升級與招商目標企業推進方案》等政策措施,明確發展的著力點。持續推動領導方式轉變。建立領導干部蹲點督導工作機制,健全以工作實效為核心的考核評價和用人導向機制,營造“心齊、風正、氣順、勁足”的干事創業氛圍。
我們將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抓住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的機遇,爭取早日獲批國家試驗區給予更多優惠政策的機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持續探索以新型城鎮化引領“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強市,為中原崛起、河南振興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