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09 09:35:26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李思輝
在一家名為“印象宿遷”的網站上,網絡水軍虛假舉報村干部,網站索要2萬元“保護費”才肯刪帖。央視調查發現,這個網站還與當地多個鄉鎮簽訂“合作協議”,只要以“包年制”方式支付幾萬元,就保證不發布針對這些鄉鎮的“不利言論”。
網絡監督是公民監督的一種重要形式,在一些地方卻存在被異化、被逆向產業化的情況。這邊是網絡水軍捏造虛假舉報信息;那邊是一些網站獅子大開口索要“保護費”刪帖,否則就不斷抹黑,逼人就范。更有甚者,如“印象宿遷”這般直接實行包年制,按期繳納“保護費”才能被“罩著”,否則就叫你“雞犬不寧”。單從形式上看,這與港片中的黑社會何其神似!
現實中的黑社會是有組織的犯罪集團,組織結構嚴密、犯罪手段帶有暴力性,網上虛假舉報、收錢刪帖等行為的惡劣程度似乎不能與之相提并論。但二者有一些鮮明的共同特點:其一,都是對規則和秩序的嚴重破壞;其二,都以粗暴方式逼迫對方就范;其三,都具有較強的社會危害性。
一些網站、一些網絡公關公司大量召集閑散網民,給出一帖三毛、五毛的酬勞,讓他們在各大論壇發帖回帖,或捧或黑某人、某品牌,以達到牟取暴利之目的。正如研究者所說,這些網絡水軍無孔不入,從抹黑新東方、“封殺”王老吉到各式各樣的“門”事件,把網絡空間搞得烏煙瘴氣。早前,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曾報道的一名公關公司負責人竟稱“5萬元可影響法院判決”。強奸民意、棒殺品牌、試圖干擾司法,這樣的公司、這樣的網站,與黑社會有何區別?
要刪帖先交“保護費”的囂張,仰仗和消費的是監督權,而監督權正是一項寶貴的公民權利。濫用監督權,不光干擾個人生活和單位正常運轉,還不斷消耗網絡監督的可信度、肢解網絡監督的效能,導致人們對監督舉報信息產生鈍感。監督如果出現了問題,被一些人利用,會導致人們陷入真假難辨、監督乏力的困境,嚴重的還會影響到政治制度的良性運轉,造成惡劣后果。
治理“要刪帖先交‘保護費’”之類的亂象,就要依法取締各類不合法的網絡公關公司,有力懲治那些以極盡構陷為能事的不法網站負責人,及其籠絡的“打手”,從而保證網絡監督的品質和效能,還網絡輿論場以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