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近日報道說,奶粉注冊制新政將在明年1月1日正式實行,貼牌、代加工和假洋品牌將全部被清出市場。一些評論由此歡呼:新政帶來的行業洗牌可能會是國產奶粉“逆襲”洋奶粉的好時機。
按照注冊制的要求,“同一個生產企業(工廠)申請配方數量不能超過3個配方9個系列產品”,且配方間需要有顯著的差異。根據目前國內奶粉工廠數量176個計算,2018年1月1日后,最多存在176×3=528個奶粉品牌,目前的2000多個奶粉品牌中超過70%將被淘汰,且集中為三線及以下城市的貼牌、雜牌和假洋牌,市場占有率約20%左右。
同時,注冊制對國產品牌具有政策傾斜,比如第一批注冊制基本為國產品牌。國產品牌具有渠道下沉能力強的特點,在實施注冊制之后,可以利用現有在三四線城市及鄉鎮的渠道優勢,率先搶占瓜分這塊市場。所以,奶粉注冊制,對我們來說可以帶來多重利好。對國家,奶粉注冊制從法律的層面制約規范了我國奶粉行業,并進行改革創新,有可能在奶粉領域提高國家形象;對優質企業來說,因為規范品牌與奶粉配方,淘汰劣質企業,實現優勝劣汰,這有利優化奶粉市場秩序,讓強者恒強。
但是,就此歡呼奶業春天來臨,似乎又太早了點。我們應當看到,奶粉新政之下,退出市場的幾乎都是國產小型乳企;大量外資奶粉品牌即使不獲批也能通過跨境購等渠道進入中國市場,因此部分外資品牌甚至不打算申請配方注冊。所以,搶回多少市場份額還很難說。
還是不得不提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該事件讓中國奶粉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遺患至今。不僅三鹿直接OUT了,原來的老牌企業像雅士利、圣元丟掉市場,國外玩家不斷涌入,市場份額一路走高。該事件更是嚴重打擊了國內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至今沒有完全恢復。
所以,一紙注冊制,并不能讓國產奶粉輕易“逆襲”,奪回被外企搶走的半壁江山。只有優質的品質,才能最終贏得消費者認可,破除國產奶粉曾經在國人心中留下的品質陰影。中國的奶企并不是沒有有品質的企業,只是,我們希望這樣的奶企多些。因為國產奶粉要開疆拓土,還得靠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