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盧氏縣原縣委書記王戰方曾有“土坯房書記”之稱,其落馬后,“土坯房”不但受到重新評價,與“土坯房”有關的各種故事也一再被深挖。王戰方落馬后,留給老百姓的不只是官場“兩面人”的笑料,還有多個備受詬病的重點工程。并且,王戰方對媒體大講“土坯房縣委”的意義時,自己并未住這里,而是長期在縣委賓館、縣城某小區擁有多個住處。(《新京報》12月11日)
某些“官場兩面人”能夠迷惑公眾,除了其本身會裝,擅演戲,新聞報道的推波助瀾也功不可沒。“土坯房”大紅大紫之時,書記不只有“土坯房辦公”的故事,還有不住土坯房的故事。在王戰方之前,盧氏縣有3任縣委書記曾在縣委大院中的三層小樓內辦公、居住。最后一任是在2001年落馬的杜保乾。杜當年是從那座三層小樓被抓走的,因忌諱,繼任者們不再到那座樓上辦公,轉而將土坯房用作辦公室。
當初眾多媒體蜂擁而采訪“土坯房縣委”時,都只報道了“土坯房”的“正面”,沒人報道“灰色”那面,是不知道有那一面,還是即便知道,也沒有報道?
“兩面人”王戰方的另一面,不是落馬后才暴露的。他在落馬前就頻遭舉報。其中,盧氏縣衛計委一位干部不但實名舉報他,還在網上給他列出十大罪狀。而王戰方主政時力推的建于行洪河道內、五證不全的水街房地產,拆遷未完、爛尾至今的商業區工程等,更是一眼就能看得見的問題。如果“兩面官員”的另一面能被及時報道出來,曬在陽光下,不但會減少公共利益損失,對其本人也是一種救贖——不至于在另一面中越陷越深。若如此,這個“土坯房”還能成為官員演戲的道具嗎?
對在任官員,多是一邊倒地宣傳其光環的一面;而官員一朝落馬,其歷史丑聞往往是一夜間井噴式曝出——紅就紅得發紫,臭就臭不可聞,落馬官員的兩面性,每每叫人困惑:當初真的是他們裝得像、演得好,還是紅的時候只允許紅,不允許“抹黑”,遵循模式化宣傳的套路?
“土坯房書記”落馬后,腐敗官員當時擲地有聲的臺詞也成了笑柄。如果輿論只能扮演痛打落水狗的角色,或許不乏教育和警示意義,卻難以達到監督、挽救的目的。當然,這個問題值得全社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