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立指出,以上海都市圈為基礎,以上海為中心,形成了一個“Σ”形的灣區,上海正好位于長江口與錢塘江口之間,以上海為龍頭,通過滬杭甬、蘇錫常寧兩個方向的經濟帶形成兩翼,可以吸引全世界的資本、人才、商業與貨物在此集聚。
自2016年《上海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以下簡稱“上海2040”)確立發展上海大都市圈,上海與周邊城市同城化發展步入快車道。
與此同時,以上海都市圈為基礎打造國內又一個大灣區的構想,也浮出水面。
12月2日,2017年上海都市區新型城鎮化研討會在金山區舉行。會議期間,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目前相關機構正在研究以上海都市圈為依托,打造中國第二個大灣區的規劃課題。
長三角跨區域融合發展加速
在12月2日的研討會上,上海財經大學城市與區域研究學院發布了《中國都市區發展報告》。報告指出,當前中國區域協調發展進入改革的攻堅期,從以大空間尺度、相對不明確的區域合作為特征的區域協調發展1.0版本,走向以小空間尺度、相對精準指向明確的城市合作為特征的區域協調發展2.0版本。
目前,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城市正呈現出跨區域協同發展趨勢。
“上海2040”中提出,將把在交通通勤、產業分工、文化認同等方面與上海關系更加密切的地區作為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圍,形成90分鐘交通出行圈。在此基礎上,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在內的“1+6”城市群范圍成為上海大都市圈的核心區域,總面積為2.9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400萬。
上海大都市圈內核心城市之間的融合也隨之提速。今年4月,浙江省同意將嘉興市設立為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5月,江蘇省政府正式批復了《南通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總體方案》。
另據11月23日的《嘉興日報》,一批上海專家正在嘉興開展《楓涇-新浜-嘉善-新埭城鎮圈區域協同規劃》的編制調研工作,嘉興兩地有望打破行政壁壘,“劃”入上海城鎮圈進行一體化規劃建設。
而在11月24日,江蘇省南通市區城建項目合作懇談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吸引綠地、萬科與上海大眾等60余家企業參會。
上海財經大學城市與區域研究學院教授張學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上海毗鄰區主動接軌上海、形成了與上海融合發展的態勢,為構建上海大都市圈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構建以上海為中心的大灣區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基礎之上,上海大都市圈有望進一步升級。
鄭新立透露,相關機構正在研究以上海為中心的大灣區。
鄭新立指出,以上海都市圈為基礎,以上海為中心,形成了一個“Σ”形的灣區,上海正好位于長江口與錢塘江口之間,以上海為龍頭,通過滬杭甬、蘇錫常寧兩個方向的經濟帶形成兩翼,可以吸引全世界的資本、人才、商業與貨物在此集聚。
“上海都市圈將成為世界最大也是中國第二個大灣區。”鄭新立說,上海都市圈在規劃上要體現整體競爭力的需要,一要建立環杭州灣第二大通道,從上海經過洋山、岱山后經過舟山到寧波,形成公鐵兩路大橋,使得鐵路直接上島;二要從舟山港口到長江中上游建立河海聯運。
當前,舟山港江海聯運建設已在推進。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了《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的總體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通江達海、功能健全、服務高效的現代化江海聯運服務體系。2030年,現代化的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將全面建成。
上述以上海都市圈為基礎的大灣區概念,較此前浙江提出的環杭州灣大灣區,所涉及的范圍顯然更加廣泛。今年6月,浙江黨代會提出打造環杭州灣大灣區。據浙江省的規劃,環杭州灣地區是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杭州、寧波、紹興、嘉興、湖州、舟山六市。
同時,盡管名稱是“環杭州灣”,但業界普遍認為這一灣區的核心在于上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正在聯合江蘇、浙江共同研究相關課題。
該中心秘書長郁鴻勝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長三角大灣區的命名還有待討論,大灣區不僅是一個有海洋、水域的物理概念,而更多的是一個打破區域行政劃分,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導的經濟區概念,具有開放與協同發展的特點。按照這個基本標準,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浙江和江蘇在內可以形成一個大灣區的概念,其中包括環杭州灣區、長江口灣區、南通通州灣區等。
鄭新立表示,上海都市圈的最大優勢在于經濟腹地非常廣闊,長三角地區工業基礎雄厚,通過上海都市圈的建設,能夠帶動腹地經濟的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甚至能夠以此為翹板面向環太平洋經濟圈,形成輻射全球的一個經濟增長極。
受訪專家皆認為,長三角地區建立大灣區對產業結構調整、促進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和國家海洋戰略等實施發揮更大經濟動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