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發表演講,他提出,對中國而言,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實干,一定不要去追求高速度,再追求高速度只能自己拖慢了前進步伐,他覺得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在當前是適合中國國情的。
厲以寧:改革并不是不要農民,改革需要的是新農民。
以下為厲以寧的演講實錄:
很多人會問我這樣一個問題“當前你最擔心的問題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擔心改革太慢。為什么呢?因為現在最要緊的問題,是把發展方式進行變換,要把過去那種數量型的、速度型的發展方式轉變為質量型的、效益型的發展方式,而發展方式的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近我在幾個省做調查,經常聽到有人說經濟形勢已經好了,穩中有進了,這樣的話我們補短板、降成本、去庫存的政策是不是也可以放松一點了?但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為什么會有補短板、降成本的政策?就是因為現在經濟發展的質量有待提升。
怎樣將經濟轉軌到新的發展方式上去?科技創新是一個主要的動力。沒有科技創新的話,發展也不一定是新的發展。
我認為中國經濟還面臨三項挑戰:
第一,怎么發展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發展需要人才、需要創新、需要新的營銷觀念、需要新的管理理念,這是一系列問題,解決起來沒有那么容易。 第二,對農村的政策還要進一步細化。中央的政策方向沒有問題,但是我們為什么有時會聽到一些農業產品賣不掉的消息?因為要讓農村脫貧,還需要在營銷方面多下工夫。怎樣把營銷跟農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結合在一起?這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第三,很多人在想怎樣把產品真正打到國際市場上去,能夠有自己的品牌,做有自己特色的產品,但這點還不夠。對于品牌的概念,我們還不如人家,還需要提升。
改革并不是不要農民,改革需要的是新農民,改革不是不要進城來打工的人,改革是需要這些打工的人能夠自己創業。“農民是種職業,而不是身份”,這就對今后的發展提出了兩個希望:
第一,一定要看到中國當前正在發生的人力資本革命。現在的農民中一部分人已經變了。他們懂得將服務業作為職業,自己不種地,但是幫人種地,他們有拖拉機、播種機,可以租出去。農民開始從事服務業了,這是一個大變化。中國的農民數量大,但不能隨便讓人去找工作,讓農民自己創業,自己經營服務業,這中間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安排,所以在這一點我們要有新的認識。 第二,當前,教育對農民已經起了越來越深的作用。有三個例子都可以說明,第一是高中的普及,現在高中的普及不是單純把義務教育再延長幾年的問題,而是要為很多農民進高等學校做準備,這是一個大變化。第二是職業技術教育要發展,因為很多農民希望孩子能掌握一門技術。第三是農民能夠在農業上有新的創新。
我們對中國的發展應該有新的認識,我們怕中國經濟停滯,如果不走創新的路、發揮農民積極性的路,僅僅靠以前的就業政策,是沒有效率的。解決農民和農村的問題,一定要跟創新結合起來,而創新不能談得多、做得少。
現在,我們最重要的問題是要實干,大家都能實干,我們的經濟增長就快了,就發展起來了。而且在這里一定不要去追求高速度,再追求高速度只能自己拖慢了前進。
中高速增長在當前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因為假如我們不轉變發展方式的話,將來產品依然會積壓,依然會走舊路子。攀比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障礙,尤其是之前對經濟增長率的攀比,這對中國經濟是有害的。我們要冷靜下來,根據情況走創新的路,這樣我們就可以步子更穩,真正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