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2017年12月2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改革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主題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研究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城市化委員會榮譽顧問、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出席論壇并演講,他系統分析了房地產長效機制,認為房地產供給側方面也存在很大問題。
在供給側方面,樊綱表示,中國的土地高度稀缺,我們可居住面積是世界人均可居住面積的三分之一,我們還要糧食自給自足,還有18億紅線。還有農村土地怎么流轉的問題,現在的土地制度,這個事目前還很難做,他認為我們要有耐心,逐步解決農村土地流轉的問題。
此外,還涉及到一些人為因素,在供給側的一些人為因素,包括制度因素、戰略因素、政策因素,導致我們的土地供給、住房供給出了問題,供給不足。
一是容積率太低,土地少怎么辦?“容積率低就學香港,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效率,多蓋點房子,我們現在還一直壓著容積率。”
二是地方政府不供地,樊綱認為,在地價高這個問題是,某些地方政府是有一定責任的。如果他做這件事那就是他的責任,就是饑餓供給,就是不供地。重慶為什么房價不高啊?因為房價稍微一高就得供地,不供地就得出問題。
三是地產商高價買地,現在的房地產商動不動就說房價就高因為地價高,但樊綱表示,地價是房價的派生價格,“不是你預期未來房價會比現在更高,所以你才能用更高的價格來買地嗎?給你便宜的地,但你將來便宜賣房嗎?你不便宜賣房,你就有高額利潤。你老說你地價高,問題是你預期的房價更高,不然你怎么要拍地?”
四是租賃市場不發達,包括針對低收入階層,對于保障性質的租賃住房也確實是供給短缺,各種法律體系、各種保護租房、房客雙方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導致大家對租房市場發展的很不健全。
最后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土地分配制度,就這么一點土地,如何分配,如何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間分配?這就是城鎮化戰略的偏差問題。過去我們一直強調發展小城市,小城市無限供地,大城市限制供地,限制發展,不允許設人口上限,不發展大城市。結果人涌向大城市,離開小城市,結果現在絕大多數的人口遷移是向大城市遷移,而中小城市,特別是三四線的城市大部分是人口流出的地方。
最近研究院做了另一項研究,研究產業轉移,中央政府有若干項鼓勵產業轉移的政策,定了60幾個城市作為產業轉移的城市,結果10多年下來,最后轉移到內陸地區真正轉移的87%都是到省會大城市,那些小城市幾乎都沒有。因為大城市有優勢,城市化就是大城市有聚集效應和集聚效應,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提供更好的人才資源、提供更好的物流等等,因此產業進了大城市,就業在大城市提供,人為什么遷移,人的遷移是為了過更美好的生活。
這次十九大把美好生活這件事提出來了,樊綱表示,“你不能按照你的想法,說他應該到邊遠山區去,你為什么不去?”他也追求美好生活,特別是他的孩子要追求美好生活,大城市能夠提供這些東西,很多小城市提供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