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三門峽市陜州區人民法院利用微信朋友圈可以投放廣告的功能,將首批19名拒執“老賴”的信息推送到三門峽市轄區十萬名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內。記者從該法院工作人員處了解到,在此之前,該法院還曾實行定制“老賴”彩鈴、執行懸賞保險等多項舉措,試圖擠壓當地“老賴”的信用生存空間。
事實上,像這樣利用微信朋友圈治理“老賴”的方式,三門峽市陜州區人民法院不是第一家。上個月,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就已經通過微信朋友圈精準曝光“老賴”的形式,提升了對“老賴”的威懾力。只不過,相比于甌海區法院的僅給“老賴”周邊人群定向推送,此次陜州區法院擴展到了當地所有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這樣的曝光更具威懾力。
長期以來,“老賴”之所以大行其道,主要原因在于其耍賴的成本較低。比如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各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法院公告欄等其他方式予以公布,并可以采取新聞發布會或者其他方式對本院及轄區法院實施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的情況定期向社會公布。但鑒于目前人們對信息獲取渠道的轉移,這些傳統的曝光方式治賴效果并不好,無法形成曝光后應有的社會監督效果。
結合人們最常用的信息獲取渠道——手機,刷微信朋友圈便能獲取“老賴”信息,極大適應了人們快速獲取信息的需要,擊中了以往曝光“老賴”途徑有限、效果不佳的痛點,對提升和督促“老賴”履行法定義務能起到較好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近些年來,在社會的一再關注和呼吁下,在有關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在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的總體目標下,我們的治賴手段不斷更新,也取得了不少有目共睹的成績。但無需諱言的是,這樣的治賴成績還遠遠不夠。就這一意義來說,時下“老賴”多、耍賴花樣多并不可怕,怕的是治賴的手段匱乏和執行乏力。我們缺的不是治賴決心和法規,而是更多與時俱進的治賴智慧和方法。
這種情況下,再看那些在治賴手段上創新不斷的地方法院,其加大的治賴力度和深度,凸顯的不僅是治賴決心,更是可貴的創新思維。
期待這樣的創新治賴模式在不久的將來被更多地方借鑒;更期待更多地方法院能看懂這一治賴方式背后的積極作為和創新精神,并結合地方實際,創新出更多的治賴方式,加快構建我國信用社會的整體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