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10月21日在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透露,過去五年,我國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貢獻了80%以上的就業、60%以上的GDP增速和50%的稅收,另外,70%的境外投資也來自民營企業。
這是一組權威、全面和很有說服力的數據。此前,人們也從不同渠道獲得關于民資在固資投資、就業、GDP、稅收等方面的數據,但都感覺不那么踏實,主要就是因為數據來源不夠權威。
這一組數據的每一個指標都非常重要。民資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占比高低說明民資對中國經濟基礎與后勁的貢獻率,說明民資投資的積極性和動力如何。如果民資投資占比下滑,決策層一定要找出主客觀原因,比如市場的變化,國際經濟金融發生危機時的影響等,政府應該與民資合力幫助其走出困境。而對于這方面的主觀原因,比如政策環境的變化,營商環境不佳等,政府應該予以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措施予以解決。
民資對就業的貢獻率最為重要。就業是民生之本,民資解決了80%以上的就業問題,對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幫助政府解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隨著中國城鎮化的推進,就業壓力還可能繼續加大,民資在解決就業上擔子也越來越重。僅從這一點看,我們都應該善待民資民企,感恩民資民企——給它們提供最好的投資創業經營環境。
民資貢獻了中國60%的GDP,這說明民資民企貢獻很大,這也是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原因之一。中國如今能夠在世界揚眉吐氣,民資民企在背后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當然這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改革開放后,我們有一個激發民資活力的良好的體制環境和政策環境。
民資貢獻了50%的稅收,說明今天在政府出錢提供的公共產品中,民眾在享受低價公交車等一系列公共設施與產品服務時,民資也貢獻出了財力;貧困地區、弱勢群體享受的轉移支付中,有一部分錢是民資民企出的;政府運轉、國防軍隊建設、公務員薪酬待遇等,民企也是拿出了一些錢的。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應該給民資民企以寬松的發展環境與空間。
今年1月至9月,民間投資平均增速在6%左右。過去民間投資集中的領域主要是制造業和房地產行業,當前這兩個行業發展相對弱,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房地產則在經歷去庫存,此外房地產投資也受土地供應的影響。不過,一些主觀原因也非常突出,主要是民間資本普遍存在著“不能投、不愿投、不敢投、不知往哪兒投”等問題。
解決不能投的問題,要降低投資門檻,為民間投資提供負面清單增強投資的透明度。解決不敢投的問題,則要加大督查、保護知識產權。解決往哪兒投的問題,要加強政策引導也是政府的責任,引導民間投資投向產業鏈長、增長前景好的領域。關鍵在于解決“不愿投”的問題。
“政府也要有誠信體系,不能因領導變動使得項目擱淺”,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開出了這副“藥方”,切中了要害。民資不愿意投資,主要是擔心誠信問題,如果政府政策變動快,不可預期,政府承諾不落實,或者新官不理舊官賬,民資就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要么捂住資本在金融領域理財投資,要么遠走國外投資。
理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政府帶頭講誠信是關鍵的關鍵。建立有約束、有制約、有監督、有考核、有懲戒,甚至與政績考核掛鉤、操作性強和管用的各級政府誠信體系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