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顧晴 報道)10月16日——18日,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全國政協委員、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胡存智,率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調研組在貴州開展“特色小鎮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專題調研。
調研組成員有: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原主任李勇庫,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原黨組書記、副總經理郭濤,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秘書長劉未鳴,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常務副會長劉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蔡義鴻等。
座談交流:貴州經驗有特色、過得硬
10月16日,調研組剛剛抵達貴州,就立即召開專題座談會,了解當前貴州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的情況。座談會由貴州省政協副巡視員侯輝宏主持。
貴州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省總商會會長李漢宇對調研組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并簡要介紹了當前貴州省在特色小鎮建設的情況,以及匯報企業在參與特色小鎮建設方面的獨特之處,希望調研組就當前貴州特色小鎮建設的探索給予一定的指導。
貴州省發改委總規劃師張文偉介紹了貴州省在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方面的主要做法及經驗、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問題。他說,近年來,我省以改革為動力、以文化為靈魂、以綠色為靚點、以產業為支撐、以項目為載體,遵循以人為本、道法自然的理念,堅持產城互動、鎮村聯動的路徑,按照以點帶面、典型示范的方法,大力推進全省小城鎮建設發展,努力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小城鎮發展新路。通過改革創新,建設活力小城鎮,堅持統籌推薦,建設共享小城鎮,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小城鎮,堅持開放帶動,建設開放小城鎮,堅持民生為本,建設小康小城鎮,使得貴州小城鎮建設更加鮮明,人口集聚功能顯著提升,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鎮域經濟實力快速提升。針對當前貴州小城鎮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地區發展不平衡、產業支撐能力有待加強,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張文偉建議,從國家層面設立特色小(城)鎮發展專項基金,加大對特色小城鎮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對小城鎮特色產業發展的支持。
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王驥匯報了該委在特色小鎮建設所做的工作:“十二五”以來,我委大力實施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以產業培育、工業園區建設、民營經濟發展為重要抓手,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協調發展,增強城鎮產業發展、吸納就業、人口給予功能,主推全省特色小鎮建設,促進新型城鎮化空間格局優化,實現了工業發展與城鎮化發展互利雙贏。他介紹說,下一步,根據貴州將著力實施全域小城鎮建設“3個1工程”,以示范小城鎮為引領,精心打造10個世界致命的特色小鎮,重點培育100個全國一流的特色小鎮,強力助推全省1000個以上小城鎮同步小康,我委將按照“長短結合、立足當前、著眼全年、謀劃長遠”的思路,下更大力氣轉好各項重點工作,實現工業經濟、民營經濟與新型城鎮化、特色小鎮建設的互相支撐、良性互動。
貴州省住建廳巡視員宋麗麗在匯報中介紹說:2017年,我省共有鄉鎮1158個,15個鎮列為中國特色小鎮,136個鎮列為全國重點鎮,10個鎮列為中國特色旅游景觀名鎮,7個鎮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2個鎮列為全國新型城鎮化建制鎮示范試點,3個鎮列為全國宜居小鎮。2012年以來,我省以100個示范小城鎮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貴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在全省范圍內遴選了100個發展基礎較好、產業特色突出的小城鎮作為試點,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的原則,強力推進全省小城鎮建設。貴州省100個示范小城鎮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美,后發優勢明顯的特點,完善城鎮功能和基礎設施,吸納大量農業人口就業,引導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初步形成了具有貴州特色的小城鎮發展經驗。此外,她還詳細介紹了貴州特色小鎮一年來開展的主要工作、存在的問題、下一步工作計劃以及工作建議。
貴州省旅發委發展處副處長陸易成介紹了貴州省旅游+特色小鎮融合發展情況。他說,目前全省100個旅游景區共有29個景區及8個旅游綜合體育全省37個省、市級小城鎮級城市綜合體建設互融互通互聯,逐步形成了以“5個100工程”為依托的“旅產互動、城景互動”發展格局。在仁懷市舉辦了全省第十一屆旅游發展大會,在興義市連續舉辦三屆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有效推動了仁懷茅臺酒鎮、習水土城古鎮、興義市泥凼鎮、貞豐縣者相鎮等城鎮景區及旅游綜合體基礎建設和旅游發展,全面展示了貴州旅游發展的新面貌新形象。
此外,恒大集團扶貧辦副主任王俊博、丹寨萬達辦副主任余世和、貞豐縣土布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周宇嬌分別介紹了企業通過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一攬子綜合措施參與貴州特色小鎮建設方面的情況。
在聽取介紹后,調研組對于貴州在特色小鎮建設所做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胡存智表示,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特色小城鎮專題調研,貴州是第二站。今天聽到了各方面很好的匯報,感到很振奮。貴州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所做的工作很有特色,也很有經驗和特點,比如在示范小鎮的建設上進一步打造特色小鎮,這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貴州15個全國特色小鎮不僅有特色,而且過得硬。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所做的頂層設計、政府主導以及各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經驗,不同的建設模式很有貴州的特點,我們將在接下來的調研中進一步加深了解。另外,對特色小鎮創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談的很到位。就企業通過扶貧方式參與特色小鎮建設存在的內生動力不足問題、特色小鎮培育過程中金融支持、產業支持等問題,調研組將在調研過程中進一步加強研究。
車迎新說,大家的匯報讓我感到農村下一步的發展很有希望,也將會成為未來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特色小鎮將成為閃亮點。他建議,針對目前各項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部門,如何將各部門進一步形成合力,是需要在城鎮化發展、特色小鎮建設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其次,特色小鎮建設規劃最重要,要在特色上下功夫。第三,在下一步的農村發展中,資源與資本的運作將是一個新的趨勢。通過恒大、萬達等企業的介紹,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對于特色小鎮的發展值得研究。第四,小城鎮建設要重視金融產品的融合。
劉強說,貴州特色小鎮建設讓人耳目一新。另外,恒大、萬達、土布小鎮等通過企業扶貧參與特色小鎮建設,很有特點。貴州將精準扶貧和特色小鎮建設結合起來做出了很有益的嘗試。其次,將產業與旅游結合建設特色小鎮也是比較好的成功經驗。他建議,如果將不同的特色小鎮與貴州已有的著名景點結合起來,打包組合,發展旅游,將會進一步提升這些特色小鎮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這里。他還建議,特色小鎮建設一定要環保先行,摒棄先發展后治理的思路。
郭濤說,貴州在特色小鎮建設中抓規劃,加強頂層設計;抓機制,注重政策制定;抓示范,著力重點小城鎮建設;抓培訓,著重全面建設。結合對浙江特色小鎮的調研,他認為有兩個問題需要探討:一是特色小鎮建設的落腳點是小鎮建設還是產業建設?他認為應該是小鎮建設,這既是城鎮化建設的一部分,也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部分,這一點需要從國家層面統一思想。二是要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環境建設。浙江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通過特色小鎮建設將全省的鄉鎮環境做了一次很好的整治,改善了鄉村的面貌。當然這一工作要做下去,需要產業支撐。希望貴州在特色小鎮建設上也能重視這方面的工作,這也將有利于未來旅游的發展。
深入調研,建言獻策
10月17日——18日,調研組先后來到遵義市茍壩鎮、花茂村、安順市普定縣興東大健康產業園、舊州古鎮等地進行實地調研,深入了解當地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的做法,并對相關工作情況進行詳細了解。
在考察調研的基礎上,調研組一致認為,貴州在特色小鎮建設上,有5個特點:一是政府重視,頂層設計,基礎打得好。二是特色鮮明,產業突出。三是生態環境優勢明顯。四是整體工作扎實有序,效果明顯。五是基本能夠利用原有資源進一步發展。
結合本次調研以及各地在特色小鎮建設方面的情況,調研組成員紛紛提出建設性意見。
胡存智建議,一要進一步明確“特色小鎮”不僅僅是評審、是推薦,仍然要作為國家城鎮化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的抓手來推進。二要考慮多種力量共同建設小城鎮。三要制定適當的機制撬動不同的資金共同推動小城鎮建設。
李勇庫認為,以當前這樣的力度推進小城鎮建設是前所未有的,但特色小鎮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時間,是系統工程,急不得,也不能強求一致,千篇一律,否則就沒有特色了。因此,特色小鎮建設得好不好歸根到底是規劃問題,并且要搞好銜接。比如,要和土地利用規劃搞好銜接、要和小城鎮建設搞好銜接、要和產業發展規劃搞好銜接、要和生態文明規劃搞好銜接。其次,特色小鎮一定要突出特色,要有產業特色、建筑風貌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第三,特色小鎮要在國家層面出臺標準,標準可以從大的方面制定,不用太細。第四,國家應設立專項基金,給予特色小鎮扶持,同時加以規劃。
劉強建議,國家一定要堅持抓好特色小鎮試點,包括政策、規范等等,然后再全面推開,這點非常重要。其次,特色小鎮建設僅僅靠國家資金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引進民營資金。國家要有相關政策引導民營資本進入小城鎮建設,這對小城鎮建設將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第三,小城鎮建設中,產商農住學一樣不能少。第四,小城鎮建設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因地制宜,保護好原有的自然風貌,結合當地風土人情,并且要重視環保問題。
車永新建議,要從國家層面出臺特色小鎮建設的指導意見。要強調規劃設計,突出特色。要防止浪費。目前,大量的建設都是政府出資,小城鎮建設中,要注重推進資本的轉移,一方面是城市資本轉移到小城鎮中來,另一方面是吸引民間資本的投入,這會減輕政府的負擔,也會支持小城鎮產業的發展。避免政府抓了就是特色鎮,政府放了就是破爛鎮的局面。
郭濤建議,一要提高對特色小鎮建設的目的、意義、要求的認識,要將特色小鎮落腳到城鎮化的角度,將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落實到以人為本上。二特色小鎮要突出特色,首先要體現在地理條件的自然環境上,這樣就能把山區的小鎮、平原的小鎮、水鄉的小鎮、草原的小鎮、海邊的小鎮區別開來了。其次要體現在建筑風貌上。第三要體現在產業上。第四要體現在文化歷史上。三要強調基礎設施、環境建設。四要從國家層面出臺標準,以實現前面三點。另外,這個標準不是強調一致性,而是強調差異性。五是能否將PPP項目納入特色小鎮建設中來。
劉未鳴建議,三部委提出在全國建設特色小鎮已經一年多,希望能夠總結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另外,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在一些政策方面如土地政策等有所突破,真正能夠吸引一些民營資本進入特色小鎮,能夠辦學校、辦圖書館、博物館等,百年之后能夠成為這個小鎮上的老宅子、大宅了。
蔡義鴻建議,要從國家城鎮化的角度、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角度看待特色小鎮建設。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講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那么,特色小鎮建設可能會在解決貧富差距、城鄉文明差距等問題上是個很好的手段。其次,土地制度改革能否有所突破。過去,很多的大宅都是私有,由于產權明晰,并且建筑質量很好、有特色,在很多小鎮中都保留了下來。十九大之后,能否在特色小鎮建設中,通過一些試點,在土地所有權、產權方面有所突破,讓城市文明下鄉,實現城鄉在資本、人才資源等方面的全面雙向流動。第三,特色小鎮建設與以往的開發區、科技園區、產業園區、大學城等最大的不同是一個完整的城市形態,不是產城分割而是產城融合,如果引導好應該不會出現“鬼城”“空城”“睡城”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