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名患者家屬向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寶山分院討要搶救病人時脫下的衣服和財物,醫護人員反復解釋無效,最終通過監控還原了事實真相。目前,患者家屬已向醫院道歉,雙方達成諒解。對于網上流傳的“剪破衣物知情同意書”,醫院稱沒有,也不會出具。(9月28日《北京青年報》)
太陽底下真是沒有新鮮事。幾天前,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剛剛發生了一起剪破衣服索賠的新聞,當時消息稱,武漢一男子心臟呼吸驟停,經過中南醫院全力搶救,最終轉危為安。可患者父親以剪壞衣服、遺失錢物為由,索賠1000元,最終醫院全額承擔費用。有著這樣的“前車”在前,很多人感慨“破窗效應”出現了,現在的醫患關系已經不可救藥了。
雖然并無證據證明兩起事件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即便有證據證明了,也沒有必要大驚小怪,更不要因此失去基本的道德自信。索賠的發生,并不能證明現在道德水準就降低到水平線下了,也不能證明現在的醫患關系就已經脆弱成斷線的風箏——稍微來一點風,就吹得無影無蹤。
在大眾的正常審美里,好人與好報之間應該畫上等號。而兩起事件以疑似醫鬧的極致呈現,似乎傳遞了好人不得好報的符號。但在事實上,兩起事件還真與醫鬧沒半點關系。醫鬧需要反對,表達正常訴求卻應該支持,不能以反對醫鬧為由打壓表達訴求。在醫鬧和正常訴求之間,往往隔著理性兩個字。換而言之,只要患者及其家屬表達的訴求,采用的是理性的方式,那就不能稱之為醫鬧。
人命大于天,在施救情況下,醫生有緊急處置且不受追究權,為救人緊急處理衣裳,并沒有違規違情之處。從情感上講,人們希望患者及其家屬應該理解醫生的行為,可是,你也無法要求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換位思考。退而求其次,只要其表達訴求的方式足夠理性,也就應該得到寬容。兩起事件,都是沿著理性對話的渠道解決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不應該被扔到醫鬧的筐子里。
應該相信,這個社會還是有基本規范存在的,人心還是能夠呼應人心的。兩起索賠事件,其實都有著相對圓滿的結果。發生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剪破衣服遭索賠”事件,最終醫院主動承擔了責任,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醫院覺得確實有商榷的地方;發生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寶山分院的“搶救患者遭索賠”事件,雙方最終握手言好。兩起事件充分說明,積極溝通是融化冰雪的神奇藥方。
由于一些極端案件的發生,現在的醫患關系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有必要思考,現在的醫患關系真是那么不堪,表現得劍拔弩張?答案可能并不是這樣。對于當前的醫患關系,最怕的可能還是“玻璃心”,表現為有些人過于敏感,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懷疑人心不堪;哪怕是正當的訴求表達,也會因此受到傷害。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玻璃心”,對于當前的醫患關系來說,最怕的就是“玻璃心”。把正當訴求當成醫鬧,因而懷疑一切、否定一切,這種“玻璃心”對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沒有好處。
醫患相互體諒,才會有醫患和諧。如果不能相互體諒,又該怎么辦?那就需要良性的溝通。事實證明,只要雙方敞開心靈,積極溝通,多半都能增進理解和諒解。這兩起事件能夠取得不錯的結果,不就是溝通的結果嗎?這些年來,我們看到了太多的“玻璃心”,也吃了太多的“玻璃心”之苦,對于醫生搶救患者遭索賠,我們應該多一些理性的解讀,少一些“玻璃心”式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