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記者從在廣西北海召開的全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啟動實施現場會獲悉,到2025年,我國沿海防護林總基干林帶寬度將從原來的200-300米規劃拓展到1000米,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0.8%。通過構筑萬里海疆生態屏障,使沿海地區生態承載能力和抵御臺風、海嘯、風暴潮等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為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提供良好的生態條件。
今年5月,國家林業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編制印發《全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規劃(2016-2025年)》。工程區包括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1個沿海省(區、市)和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5個計劃單列市的344個縣(市、區)。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說,本期工程根據沿海地區主要自然災害及危害特點,確定了127個縣級單位作為重點建設區域,將優先安排建設任務,實現重點突破。
我國大陸海岸線全長1.8萬多公里,沿海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同時,也首當其沖地受到臺風、海嘯、風暴潮、暴雨、洪澇、干旱、風沙等自然災害的頻頻侵襲。僅2016年,我國沿海共發生臺風、風暴潮18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50億元。
自1991年我國啟動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以來,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24.9%提高到38.8%,森林蓄積量增加了近4億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120萬公頃,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升,綜合效益日益顯現。
由于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影響,我國沿海防護林體系總體質量還不高,建設成果的鞏固面臨嚴峻挑戰,一些地方的基干林帶災損和老化嚴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近5000公里基干林帶需要補帶修復、更新改造,防護功能急需提升。
劉東生表示,加強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是構建國家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加快沿海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步伐的必然選擇。新一期工程將繼續保護和恢復以紅樹林為主的一級基干林帶,拓展總基干林帶寬度,突出強化其抵御臺風、海嘯等災害的防護功能。到2025年,沿海地區紅樹林面積恢復率、老化基干林帶更新率和農田林網控制率均達到95%,檉柳林和紅樹林等消浪林帶建設與保護得到加強,生態資源總量和質量明顯提高,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增強,城鄉人居環境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