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果寧:果寧法師,字戒凈,禮從上圣下輝大和尚學佛,在廈門南普陀寺剃度出家,于上學下誠大和尚處受比丘大戒?,F任廈門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香港普緣蓮社住持,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兼職教授。
有人曾經問馬祖禪師:“什么是道?”
馬祖禪師回答說:“平常心即為道。”
平常心似水,無論居低位或高位,都有樸實的一面。人生也是如此,無論是得意還是失意,都需要保持一顆平常之心。不要因為自己擁有權力、財富,擁有社會地位,便目中無人,目空一切。
水的品性,是在高處時保持平穩,而在低處時,依然平穩安然。人有得意之時,便會有失意之處,正像水有高低位之分。在我們居于低位之時,能如水一般保持平常心嗎?我們能否遠離自卑和抱怨,安住當下?
事實上,很少有人能永遠保持平常心。我們總是躁動不安,不斷想得到快樂,擺脫痛苦,不斷折磨自己,居高位自大,居低位自卑,沒有平常之心,讓人生留下諸多遺憾。
中國古代,有一種祭器叫欹器。春秋時期,孔夫子帶著他的學生在魯桓公的祀廟里進行教學實習之時,看到一具祭器。夫子便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東西嗎?”
學生搖頭表示不知。
夫子笑笑,告訴學生們,這便是欹器。之后,夫子讓學生提一桶水來,倒入欹器。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當這器具沒有裝水時,它是傾斜的;當把水注到器具中間的時候,它便端端正正地立住了;而當器具里裝滿水時,它就會傾覆歪倒。
面對歪倒的欹器,孔夫子嘆了一口氣:“世上沒有什么是可以滿而不傾覆的啊……”
古人曾說“謙受益,滿招損”,正是這個道理。懷有一顆平常心,面對我們人生要經歷的一切,不計得失,不計對錯,面對它、接受它、解決它、放下它,從中感悟智慧,方可品味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