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樂視與賈躍亭頻頻占據財經新聞的“頭條”,并引發媒體和外界對于樂視控股未來的種種猜測和擔憂。
6月13日,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賈躍亭變更為了樂視網監事吳孟,同時,吳孟也取代賈躍亭的姐姐賈躍芳成為了樂視控股的經理。樂視回應,賈躍亭仍為樂視控股實際控制人,法人變更實為汽車業務鋪路。6月28日晚間,易到發布公告稱,公司已于近日變更控股股東,樂視不再作為易到控股股東,原管理團隊繼續負責易到的管理、運營等事務。
隨著賈躍亭夫婦及樂視系3家公司的12.37億資產于上周被司法凍結,樂視債務出現了集中爆發,越來越頻繁的資金鏈條危機仍在繼續。樂視網方面表示,目前,合計累計被凍結股份為5.19億股,占賈躍亭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為99.06%。在樂視網確認賈躍亭99.06%持股被凍結后的第一天,據媒體報道,在位于北京朝陽區的樂視大廈發現,其門口躺滿了前來討債的供應商。記者詢問得知,他們主要是店建和廣告供應商,共有19家,最近兩天才開始以這種方式討債。樂視一共欠了這些供應商6000多萬元。
盡管樂視一再聲明“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與管理”,但事態顯然已經超過了樂視及賈躍亭的“預期”。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更何況樂視是一個深度介入資本市場的公司,公眾(投資者)的信心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樂視整個體系,非上市和上市體系都難以獨善其身。
樂視的未來誰也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尤其是不能輕言生死。實事求是地說,從“茍活”的角度而言,此前樂視引入房地產大亨孫宏斌的150億資金,包括“去賈躍亭化”等一系列自救措施是有效的,也讓人看到了樂視“活下去”的希望。
僅僅用了5年多時間,樂視系的估值體量就從數十億飆升至千億級別,上市公司的營收也實現了百倍的增幅,正是賈躍亭的“夢想”成就了樂視帝國。但回顧樂視的公司發展史,“要么偉大,要么死亡”,“茍活不是樂視的基因,凡是董事會決策的公司都不會成為顛覆性的公司”……這些賈躍亭和樂視的歷史脈絡似乎早已映照出他們今天清晰的面孔。
同樣,我們沿襲今天的脈絡,或許也能大概率預測未來的“模樣”。今年,孫宏斌攜150億馳援樂視,賈躍亭對此很有“情懷”地講述了一個“中國好老鄉”的故事。不過,孫宏斌是個實在人,說投資樂視是“在商言商”。
之后,孫宏斌進行了一系列“在商言商”的動作,在外界看來其實就是對樂視“去賈躍亭化”和“房地產化”。孫宏斌看中樂視的絕不是賈躍亭的“情懷”與“生態化反”,在他的眼里全是房子和土地。孫宏斌說,下一步融創中國要利用和樂視這種伙伴關系,和樂視一起拿地,然后做汽車小鎮……
或許,依照這種路徑,用不了多久我們會看到一個盈利頗豐的樂視“置業”公司,這是孫宏斌的拿手好戲。從孫宏斌和樂視自救的角度來說,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問題是,樂視估值上“千億級別”,與“樂視模式”不無關系,即致力打造基于視頻產業、內容產業和智能終端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完整生態系統。作為“房地產公司”,樂視還能有這么高的估值嗎?面對持續升級的樂視危機,孫宏斌會繼續“填坑”嗎?
應該說,如今賈躍亭股份幾乎被全部凍結,是他盲目擴張、“蒙眼狂奔”的結果,即便不說是咎由自取,至少他是為自己的“夢想”買單。只是,如何避免這么多的投資者也為賈躍亭的“夢想”買單,這是值得資本市場、公司治理等方面進行深思的。
一部樂視帝國史,半部投資者的融資淚。此次遭遇查封的股權抵押融資是樂視融資術之一。截至2016年11月,《第一財經日報》梳理海量信息發現,自2010年樂視網上市以來,包括上市公司板塊、各個業務子生態在內,整個樂視已知的累計融資規模,可能已經達到800億元的驚人規模。有媒體稱,賈躍亭及親屬從股市中直接套現金額近140億元。
不是說資本市場不能對“有夢想”的公司進行融資,也并不是說投資者不能對“有情懷”的公司進行投資。但一個基本前提是,公司治理結構完善、有相互制約機制,包括財務等決策公開、透明、清晰。很簡單,要想從資本市場拿到錢,你就必須對投資者、監管者披露詳細、真實的信息。而不能像樂視那樣一人獨大、公開諷刺“董事會決策”,樂視系非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的財務眼花繚亂、融資來的錢仿若自己的“私房錢”。
資本市場不僅要成就類似樂視和賈躍亭的“夢想”,更要呵護中小股東、各類投資者的“夢想”,尤其不能讓他們為別人的“夢想”買單,這需要監管層從公司治理機制,以及讓上市公司更規范、更透明等方面加以完善、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