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大蔥油餅、夢花街餛飩、彭浦第一炸……上海不少知名“網紅”弄堂美食都曾因無證無照而一度關門謝客,引來無數食客唏噓。食品安全與美味真的不能兼得嗎?本月起開始實施的上海食品安全監管新規規定:把弄堂美食等小餐飲收編為“正規軍”。
長期以來,弄堂美食令不少大城市的管理部門撓頭不已。一方面傳統食品的味道散發出別樣的溫情,人們對其追捧之至,另一方面油煙、噪音、火災隱患及食品安全隱患,又常常成為管理部門心頭懸著的巨石。
不少知名“網紅”弄堂美食,大有其存在的理由:其一,都是市井生活的生動體現,市民對其有深厚的感情,取締很容易造成情緒對立;其二,弄堂美食就近、方便,是滿足公眾飲食需求的有效補充;其三,弄堂美食經營者多為平凡百姓,靠其生存,并擁有多年的經營經驗和口碑。可見弄堂美食交易雙方都有著自身的合理需求,而一味的打壓和嚴堵顯然不能標本兼治,只有調動有效解決各種沖突或協調不同利益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
在以往的執法理念中,多把弄堂美食看作城市管理的對立面,而比較缺乏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也牽涉到法規、人情、城市治理等諸多阻力。現在,管理部門把過去無證無照小餐飲收編為“正規軍”后,食藥監部門對其餐廚設施、衛生狀況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不影響周邊民眾正常生活、食品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這些小餐飲服務今后可被納入備案納管,相關部門將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當管理部門能夠以人為本、有的放矢,收編弄堂美食不僅解決經營者的生活問題,食客的食品安全問題,而且讓傳統弄堂美食成為“現代美食”,既不失傳統味道也不乏現代的規矩,安全性得到根本保障,還可成為現代都市的人文風景,可謂一舉多得。
當然,收編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項嚴謹、細致、繁復的工作,強化監管責任、嚴把入門關至關重要。法規教育、食品安全和服務意識都亟待拾遺補缺、大步跟上,只有各項管理到位,才能真正彰顯疏堵結合的良好功效。
總之,弄堂美食的長期性、復雜性增加了對其管理工作的難度,收編工作也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智慧。上海市堵疏結合的管理舉措,為弄堂美食、小商小販等城市管理難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管理思路和解剖樣本。各城市不妨結合本地實際,仔細分析其利弊,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政府這只“有形之手”的指引作用,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管理,大力增強現代社會自我管理、科學統籌管理、人性化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