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是新一輪能源革命的主角,中國作為這場革命的領跑者,其角色已初步確立。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5月18日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這也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可燃冰的能量密度比石油、天然氣要多出數十倍,且燃燒后無污染殘留,據估算,全球已探明的可燃冰總儲量為10萬億噸碳當量,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以上,所以可燃冰被認為未來接替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性能源的新能源。
可燃冰的商業價值巨大,但開采難度和風險也是公認的世界難題。因為可燃冰多埋藏海面幾百到上千米的深處,開采將面臨海底的溫度、壓力、海水的腐蝕等等諸多技術問題,此外,可燃冰作為海底結構的一部分,如果開采不慎,可能破壞海底地質構造,并導致大量甲烷釋放。
正因如此,對于可燃冰的開采,輿論一度比較悲觀,認為短期內中國還無法趕上先進國家,掌握海底可燃冰開采技術。
但事實改變了這樣的判斷,2013年,我國首次在廣東沿海珠江口盆地首次鉆獲高純度“可燃冰”。如今,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我們更實現連續超一周的穩定產氣,這意味著,我們已跨入了可燃冰產業化的門檻。
可燃冰連續穩定試開采成功,是中國能源開采技術的重大突破。要知道,可燃冰勘探開發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許多學科,包括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流體動力學、熱力學、鉆探工程、地質實驗技術、海洋生物學等等。中國可燃冰開采起步比國外要晚,但短時期內,我們攻克了這一系列的技術難題,通過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的自主創新,打破了我國在能源勘查開發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這不僅有利于提升我們在世界能源開采中的話語權,更有力推動了中國的海洋強國戰略。
可燃冰的穩定試開采成功,更為中國能源轉型提供強大支持。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煤炭占據了能源消費的絕大部分比例,而過量燃燒煤炭正是霧霾產生的主因。現在許多地方都在大力推動煤改氣,但這使得本就緊張的天然氣供給,變得更加捉襟見肘,所以中國城市要想擺脫霧霾圍城的環境噩夢,迫切需要巨量的清潔能源。
此外,由于能源消費的激增,目前,中國原油進口連年攀升,已經連續20多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進口原油依存度過高。在此背景下,中國的能源安全已極為脆弱,如果不能盡快提升能源自給度,實現安全穩定的能源供應,中國的未來就可能會受制于人。
可燃冰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改變的機會,它的開發利用,將有望逐步改善我國能源資源結構,提升我國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通過頁巖氣革命,美國不僅解決了能源的后顧之憂,更推動了頁巖氣產業的繁榮,變成天然氣凈出口國。可燃冰是新一輪能源革命的主角,中國作為這場革命的領跑者,其角色已初步確立。可以預料,可燃冰將帶動我國相關產業發展,這是不可低估的經濟增長新動力,并將推動著我們從能源消費大國向能源生產強國的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