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環(huán)境保護部今日通報,5月16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受低壓系統(tǒng)控制,且氣溫不斷攀升,污染物擴散條件不利,光照加強、溫度升高等氣象因素為臭氧生成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
根據最新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結果,預計5月18—19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將出現一次污染過程,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部分城市空氣質量可能達到中度污染,短時可至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臭氧。5月20—23日,受弱冷空氣影響,氣溫下降,污染形勢有所改善,區(qū)域大部分城市空氣質量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部分地區(qū)可能出現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臭氧和PM10。
【新聞多一點】
進入夏季,一種公眾不太熟悉的污染物取代PM2.5,成為不少地方的首要污染物。它就是臭氧(O3)。
臭氧即使輕微超標,頭頂依然藍天白云,人們往往不把它放在眼里。專家介紹,臭氧的危害較PM2.5有過之而無不及。它生成原因復雜,防治難度更高,在未來很長時間,我們都會遭其危害。
臭氧是如何生成的?
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大氣室工程師孟曉燕表示,近地面臭氧的生成和光照、氣溫等密切相關。汽車尾氣、石油化工等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VOCs),在高溫、強光輻射的作用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光化學反應,形成臭氧這個二次污染物。進入夏季,氣溫升高和光照加強,臭氧就可能成為首要污染物。
近地面臭氧污染有何危害?
臭氧看不見,摸不著,是天然大氣的重要微量組分,大部分集中于地面上方10至30公里的平流層,在對流層中僅占10%左右。
臭氧在平流層中起到保護人類與環(huán)境的重要作用,它阻擋了高能量的紫外輻射到達地球,成為生命系統(tǒng)的保護層。如果平流層的臭氧含量減少,地面的紫外輻射強度就會增加,導致皮膚癌發(fā)病率增高,傷害眼睛,抑制農業(yè)作物等的生長,影響生態(tài)平衡和水體自凈能力等。平流層中臭氧的減少還會造成地面光化學反應加劇,使近地面的臭氧濃度增高。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南極、北極及我國的青藏高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臭氧空洞。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發(fā)生過著名的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臭氧就是元兇之一。1955年,當地因呼吸系統(tǒng)衰竭死亡的65歲以上老人達400多人;1970年,約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紅眼病。
“近地面臭氧濃度不斷增高,會造成一系列不利于人體健康的影響,兒童、老年人或者某些疾病患者對臭氧更加敏感,危害更大。”孟曉艷告訴記者,人短暫暴露于臭氧中,可引起咳嗽、喉部干燥、胸痛、粘膜分泌增加、疲勞、惡心等;嚴重暴露于臭氧中,將影響人的呼吸道結構,明顯損傷肺功能,引起炎癥。空氣中的臭氧會直接影響運動員的耐力和比賽成績,重大賽事中臭氧濃度值都會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