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的“鎮改街”主要是針對其縣域內的長沙經開區和縣城星沙,地處湖南省會長沙東郊。2000年,經國務院批復升格為國家級經開區,規劃面積為105平方公里,下轄星沙、榔梨、黃花三個工業園。在推進產城融合的城鎮化建設過程當中,長沙縣大膽探索“鎮改街”創新體制機制,扎實推動產業和城市的同步升級發展,做到產城融合,實現以產興城、以城聚產。
長沙縣泉塘街道泉盛社區社會事務移交
隨著長沙經開區以及長沙縣城所在地星沙鎮的工業發展和人口集聚,其已經發展為一座現代城市。過去以鄉鎮體制管理城市的模式客觀上已不能適應星沙城市發展和管理的實際需要。為加快構建城市建設管理新體制、新模式,全面提升星沙城市管理水平,長沙縣委、縣政府按照“重心下移、充實基層、機構精簡、權責一致”的原則,提出星沙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建立縣、街道、社區三級管理體制,撤銷星沙鎮建制,設立星沙、湘龍、泉塘三個街道辦事處,以適應星沙城市建設、管理、發展的需要,力求在城市功能分區、公共管理和政府服務上最大限度地方便廣大市民。
2009年12月,“鎮改街”區劃調整由長沙縣人民政府向長沙市人民政府呈報請示,并依程序上報湖南省民政廳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根據湖南省民政廳批復(湘民行發〔2009〕10號)和長沙市人民政府《關于撤銷長沙縣星沙鎮設立星沙等3個街道辦事處的通知》,同意長沙縣撤銷星沙鎮,設立星沙、湘龍、泉塘3個街道辦事處。以分設后的泉塘為例,其位于長沙縣縣城東南部,范圍為:京珠高速以東、長永高速以南區域,區域總面積為20.84平方公里,占經開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下轄12個社區,入區企業300多家,當時總人口4.5萬。作為工業區域的泉塘,其主要功能還是產業發展,與人們生活相關聯的公共服務配套嚴重缺失,在過去的鄉鎮體制下難以全面顧及,泉塘街道辦的設立開始逐漸扭轉之前的局面。
泉塘街道的放心“菜籃子”
1、星沙城市發展的客觀需要
依據人口數量來看,2008年星沙鎮面積為68平方公里,人口20.6萬,星沙已經步入中等城市行列(20萬人口以下的為小城市,20萬至50萬人口的為中等城市)。按照經濟發展水平,2008年,全鎮范圍內(星沙鎮+經開區)完成財政總收入35.7億元,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5.7億元,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514.5億元,主要經濟指標達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長沙市的總量水平,已經超過省內半數以上地級城市。隨著星沙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和規模的擴張,星沙已逐步與長沙市融合。根據長沙市城市建設規劃,星沙未來城市的發展定位,已不僅僅是一座縣城和工業園區,而是要作為長沙市城市的副中心、長株潭城市群的重要一極,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窗口來謀劃發展。撤銷星沙鎮鄉鎮建制,設立街道辦事處,不但是星沙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落實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無論從星沙的現實狀況還是從上位規劃看,星沙的鄉鎮建制已經無法適應,一是星沙今后的城市功能將越來越凸顯,二是人口越發集聚的城市需要更加人性化、精細化的管理和服務,這些都需要通過“鎮改街”推動實現。
2、星沙城市管理的現實需求
從職能定位上來說,星沙鎮履行的是縣域其他鄉鎮等同的行政管理職能,但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同時又需要發揮城市街道辦事處的作用,二者側重點不盡相同,以致其在縣城的管理中角色定位模糊,職能權責不清。從管理模式上來說,鄉鎮行政管理體制越來越顯示出其在城市管理中的局限性,由于角色定位不明晰,絕大多數時候只能以被動管理服務為主或從事一些具體的、直接的、微觀的事務工作,城市管理既沒有長遠規劃,又沒有階段目標。從管理體制上來說,一方面,星沙鎮與開發區部分職能交叉重疊,行政管理權限和經濟建設權限相互交錯。另一方面,星沙鎮與縣職能部門在城市管理中的職責不明確,星沙鎮的大部分行政管理職能都由相關職能部門代管,以致星沙鎮在實際工作中處于被邊緣化的尷尬位置。
3、解決城鎮化社會問題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長沙縣一直在堅定不移地實施城鎮化戰略,但在城鎮化進程中也產生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城鎮化帶來的拆遷農民難以適應身份轉換的問題,城市公共設施建設滯后的問題,城市管理缺位的問題等。撤銷星沙鎮鄉鎮建制,設立街道辦事處,將其行政職能主要定位到城市管理、社會事務上來,必將會全面釋放行政管理活力,更強配置行政管理資源,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更好實現將星沙打造成國際社區、創業樂園和宜居城市這一目標,同時也更有利于加快拆遷農民向城市居民的身份轉換。
隨著星沙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和規模擴張,現行縣、區、鎮職權交叉、權責不清的管理體制已嚴重掣肘星沙城市長遠發展,客觀上導致了行政資源浪費、行政效率低下等問題。撤銷星沙鎮鄉鎮建制,設立街道辦事處,通過科學設置機構,明確工作職能和管理權限,合理劃分事權,優化工作流程,改進工作方式,將有效杜絕推諉扯皮、各行其是的現象,最大限度地減少職能交叉、權力重疊、權責不清等問題,確保城市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