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進一步開放天津、上海、大連、秦皇島、煙臺、青島、連云港、南通、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和北海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后,一批批經開區、高新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涌現。然而這經濟功能區,卻專注于招商引資,專注于工業產值,只具備單一的發展外向型工業的功能,缺少城市氛圍和可持續發展的吸引力。面對這些問題,進入新世紀以來,全國各地的經開區以及其他功能區都在痛定思痛,認真反思,紛紛提出“產城融合”的轉型理念和思路。2015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開展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擬在全國范圍內選擇60個左右條件成熟的地區開展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工作。
早在2009年,長沙縣就意識到造成“產城分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發展理念的片面性,但體制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并開始積極尋求突圍之路,探索通過城市管理體制的變革推動“產城融合”發展,為長沙經開區的有序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產城融合的重要內容就是公共服務的精準化。原有開發區內設的社會管理局僅僅是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而街道辦則可以成為公共服務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橋梁。街道辦熟悉群眾、貼近居民,了解公共服務豐富多彩的需求。長沙縣將縣城一鎮改三街,大大改善了公共服務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