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塢村大望京村試點城鄉一體化 破解城鄉結合部發展難題
為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率先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北京市確定海淀區北塢村、朝陽區崔各莊鄉大望京村作為試點村,探索城鄉一體化建設中的體制、機制創新,破解城鄉結合部發展難題。
據介紹,海淀區北塢村和朝陽區大望京村是今年2月市政府確定的兩個城鄉一體化改造試點。在北塢村開始改造后,大望京村的改造也已開始。目前,這兩個村的改造工程已在順利實施中。
北塢新村于3月18日奠基動工,總建筑面積33.75萬平方米,一期共34棟樓,建設住房1600多套,可基本滿足全村2900多人的回遷住房需求。目前新村已完成全部樓座的挖掘工作,正在進行地下基礎設施的施工。
大望京新村即將開工建設,規劃總面積42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啟動20萬平方米建設,用于村民拆遷安置。目前,村內87家企業已騰退房屋15萬平方米。
北京市有關領導指出,在試點村建設中,要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保護和發展農民利益。在實踐中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破解城鄉結合部發展難題。圍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重點、難點問題,抓住機遇、大膽創新,堅定不移地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延伸閱讀1——大望京村:老農村邁向城市化
大望京村位于朝陽區崔各莊鄉西南部,緊鄰機場高速、五環,屬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地區。隨著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的啟動,這個歷經多次轉居轉工的老農村,終于迎來了自己邁向城市化的第一步。
4月16日,朝陽區農村工作委員會和大望京村所屬的崔各莊鄉政府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大望京村城鄉一體化改造情況。該村近3000村民將全部“農轉居”,但與以往的國家占地拆遷不同,大望京村在拆遷之后將進行產權改革,失地農民仍可持有集體資產股權,并不斷得到分紅。
大望京村與北塢村試點有何不同?據崔各莊鄉副鄉長胡振儉介紹,大望京村試點借鑒了海淀北塢村試點的經驗,但又有所不同:首先,大望京村的村民絕大部分已經是城市居民,農民僅剩78人,試點方案將把全部村民納入城市保障體系,享受五險一金和各類保障;其次,與北塢村村民回遷到原村不一樣,大望京的村民可以選擇拿貨幣補償后到其他地方購房,或者選擇新建的小區“南皋組團”,這意味著村民不能再回到祖祖輩輩居住的村莊。
■800余戶私房5月起開始拆遷
據介紹,大望京村的城鄉一體化改造分為拆遷、安置、產權制度改革等幾個階段。目前,非住宅拆遷已經啟動,99家非住宅建設單位已經有81家簽訂了騰退拆遷協議,預計4月底非住宅拆遷基本結束。5月1日起,800余私房戶也將開始拆遷。為了幫助村民解決拆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崔各莊鄉準備了1000套周轉房。3所打工子弟小學需要轉學的1500名學生,全鄉所有學校都將無條件接收,并免收上半年學費。
■貨幣補償、定向安置兩種供選擇
在拆遷騰退安置上,大望京村將采取貨幣補償、定向安置兩種形式。拆遷騰退補償安置辦法和細則計劃即將提交鄉人代會討論,預計25日左右公布。崔各莊鄉副鄉長胡振儉說,目前可以肯定,貨幣補償不會少于當地的樓房市場價格,面積不會小于平房的占地面積。而政府選定的定向安置住房屬于經濟適用房,位于五環外的南皋地區,東至東營村,南至北小河,西至北皋村,北至機場輔路,緊鄰中國電影博物館,本月21日開工,建筑面積達120萬平方米,計劃分3至4期實施,預計2015年完成。
■3000戶全部“農轉居”,居民仍可持有集體股權
據介紹,大望京村的3000戶居民將全部實現農轉居,同時,大望京村的村委會也將不復存在,在這里將組建新的社區管委會。
與以往的國家占地拆遷不同,大望京村的試點將在拆遷之后進行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村集體土地的拆遷補償款、地上資產以及從開發商處爭取到的5萬平方米底商將作為資本進行運營,曾經的農民按照一定規則從中劃分股權,并長期領取紅利。“股權的分配將覆蓋大望京村近3000戶戶籍人口,幾年前因為修五環被征地的農民也包括在內。但是每戶股權多少,則有一套復雜的測算公式,不會一刀切,搞大平均。”胡振儉說。拆遷后大望京村將進行環境整治,在大望京村105.6公頃的土地上,將出現64公頃的綠地及道路,剩余的41.6公頃土地將建設居住及配套設施和商業金融、文化娛樂、市政設施等。
■“瓦片兒經濟”在這里終結
推倒的大雜院越來越多,背著大包小包的外來租房戶越走越少,曾經擁有3萬多外來流動人口的大望京村正在逐漸消失。與之同時消失的,是當地村民與外租戶在十幾年中相互依存的“瓦片兒經濟”。
大望京村地處東五環與京順路的交匯處,遠遠望去,村里的電線桿上掛滿了“支持城鄉一體化改革試點”的條幅,條幅下殘存的小攤販、小店鋪生意依舊火熱。多一半的公房已經拆成斷壁殘垣,還沒有拆除的另一半私房散落在廢墟中,留守者們如往常一樣洗衣做飯。
大望京村口的鐵藝牌樓下停靠著等待拉活兒的小面包車。從這個月開始,大量的外租戶撤離,面包車司機們都說在這里趴活兒生意好得很。“這里要拆遷了,我們在附近的索家墳村剛找到落腳的地方。”安徽小伙兒高天祿和媳婦把打好的包裹裝上面包車,包裹下面還有一些木工工具。高天祿已經來北京8年了,起初為村里的一個裝修隊打工,后來自己開了個小的裝修門店。在大望京村的租房者中,大部分是像高天祿一樣來自安徽、河南等地的農民,他們或是在裝修游擊隊中打工,或做建材生意。大部分的打工者在這里租下一間幾平方米的平房,自己生火做飯,房租每月200元到300元。
廉價的房租是當地居民重要的生活來源。村民老王是村委會聘用的治安員,在鐵藝牌樓下的一個方桌后面,老王穿著一身類似警服的制服監督著過往車輛,不讓運沙石的大車經過。聽說要拆遷,好多村民開始瘋狂地加蓋房屋,老王說村委會在這里設卡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老王自家有一處300多平方米的院落,經過隔斷有10間屋子出租,每月能夠有3000元的收入。對于即將進行的拆遷,老王有一些期待,也有一些憂慮。他期待著獲得滿意的經濟補償,但也擔心自己今后的生活來源。
雖然“瓦片兒經濟”在這里延續了十余年,但隨之產生的問題也不少。“大望京村戶籍人口2998人,流動人口卻有3萬多人,大概是戶籍人口的10倍。基礎設施老化、用電緊張、供水困難、道路臟亂、出門擁擠……我們的水管,用火柴棍一捅就噴出一個噴泉來。”崔各莊鄉副鄉長胡振儉舉了個例子后告訴記者,村民們有著強烈的城市化建設愿望。
大望京村緊鄰著機場高速、京密路,旁邊就是望京核心區和電子城。當地政府認為,有著這樣良好的地理優勢,大望京村拆遷后的集體資產一定能夠產生比現在“瓦片兒”更多的經濟效益,能夠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出路。“只要補償合理,還能解決就業,我是愿意搬的,畢竟這里的生活環境不好。”老王聽記者說村里還能讓他當股東,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延伸閱讀2——北塢村探訪
北塢村位于玉泉山腳下,幾縱幾橫的道路穿村而過,小發廊、小餐館沿街排開。從走入村口的那一刻,記者耳邊就回響著各種方言。在這個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小村子里,外來人口的數量是本村人口的7倍。
■每家幾乎都有房屋出租,低價租金吸引外來人員
記者在村里看到,幾乎每家都有房屋出租,臨街的房屋被外地人租下來改造成小商鋪。一位賣燒餅的外地婦女告訴記者,因為地理位置好,這樣的店鋪,一間房屋的租金可達到1000元。有些村民在自家院里蓋起二層小樓供外地人租住,每月租金在300元到700元不等的出租屋吸引了在海淀區打工的外地人自住。
2002年前后,隨著修建西北四環路,火器營、藍靛廠等地的外來人口開始大批涌入幾公里外的北塢村。說起村里的這些外鄉人,村民劉大媽的心情很復雜。首先劉大媽家的房子就租給了外地人,每月500元的房租是劉大媽一筆可觀的收入。不過,看著原來寧靜的村莊漸漸變得混亂,劉大媽的心里也不是滋味。“房子越蓋越多,村子的占地也像攤大餅一樣越來越大。”
■環境臟亂讓村民頭疼,違章建筑存在安全隱患
外來人口的增加讓北塢村“不堪重負”,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記者看到,有些私搭亂建的房屋將過道擠得僅容一輛三輪車通過,電線雜亂無章地搭在村民家的墻外。而按規定,電線與建筑物墻體的距離應在1.8米左右,居民通行的過道應能通過一輛汽車。
北塢村的村干部張順亮在總結北塢村的“癥結”時認為,雖然村里的常住人口有3700人,外來人口卻達到2萬多人,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的結構比例為7:1。但是北塢村的今天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外來人口所為,現有的市政配套設施與不斷增長的人口之間不成比例,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上樓”成為村民共識,北塢村將退地還綠
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北塢村的村民也渴望改變現狀。他們最盼望的事情就是住上樓房。“住上樓房冬天就不用自己燒土暖氣了。”正給自家的小鍋爐加煤的陳大爺說。一個冬天他家要買4車煤,一車煤按1200元計算就是4800元,相當于他和老伴兒近一年的退休金。如果住上樓房,攤到每家的取暖費要比現在便宜。
雖然住上樓房可能損失現有的房租收入,但村民權衡之下還是愿意選擇前者,而且一部分村民將提前享受到做“城里人”的感覺。張順亮告訴記者,村口北塢村路兩側的109戶村民即將拆遷,3年內搬進村里在西郊機場附近集資建設的5層或者6層樓房。張順亮說,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北塢村所在地區為綠化隔離地區,主要實施綠化。今后北塢村的發展將擇地新建,原址退地還綠。(城市化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