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大揚州” 城鄉大發展
文/海珍
“家電下鄉”自啟動以來,農村消費市場出現爆發性增長。市商貿部門統計,從2月1日至3月30日,揚州市“家電下鄉”產品銷售總量達3559臺,銷售總額為637.06萬元,位居江蘇省第二位。
在全球金融危機蔓延的情形下,揚州市農民的購買力卻在穩步提升,除了剛性需求和政策補貼刺激之外,收入水平的逐年遞 增直接拉動了消費能力的增強。
統計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3年全市農民收入為4172元,當年增幅為6.3%。自2004年以來,揚州農民收入已連續五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到2008年農民收入已達7450元,比2003年增長78.6%,年均增幅12.3%。6年前,揚州市農民與市民的消費能力比為1:3,現在已上升為1:2,農村購買力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有研究者認為,揚州城市化水平逐年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實現了全民共享。地處長三角都市圈的揚州,迎來了新一輪跨越發展新機遇,并適時提出構建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運用統籌“大揚州”、新揚州的謀篇布局,實現融合式發展,有效帶動城鄉大發展。
“錢包”差距縮小,幸福指數提升
清明小長假期間,江都仙女鎮農民朱福泉一口氣買了三件新家電――彩電、冰箱、洗衣機。“我家4口人,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買家電還有政策補貼,我們農民的生活并不比城里人差。”在他看來,口袋里有了錢,基本生活質量就“不能太馬虎”。如今在揚州,像朱福泉這樣追求生活質量的農民已經很普遍。
近年來,揚州市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的同時,把“順應民意、加快民富、改善民生、發展民主”作為黨委政府對老百姓的莊嚴承諾,著力構建新型城鄉關系,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和新農村“十大工程”建設的力度,在統籌城鄉中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形成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的城鄉一體化新格局。
一組數據是最好的佐證。2004年召開的市委四屆八次全會提出“再干三五年、實現新跨越”, 原定到2009年GDP、人均GDP、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5個指標在2004年基礎上實現倍增,實際在去年,這一目標不僅提前實現,全市的人均GDP、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消費、出口、城鄉居民收入等六項指標增幅還超過江蘇省均水平。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現在的農村基本實現了村通電、通公路、通公交、通自來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寬帶網的“七通”;城市建設方面,編制“一體兩翼”城市發展空間戰略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通過實施新一輪城市建設和環境提升工程,完成投資116億元。新改建解放北路、平山堂東路和大水灣步行橋等“七路一橋”,翻建街巷48條,基本完成“雙東”歷史街區“一片十點”修復……物質條件大為改善,城鄉就業、社會保險、義務教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各項社會事業持續發展,安享發展成果的城鄉居民“錢包”差距縮小了,幸福指數卻在同步提升。
“五個一體化”次第展開,城鄉要素市場被激活
統籌城鄉的關鍵在于“一體化”,啥叫一體化?維揚區平山鄉雷塘村村民李金鵬一口氣說出了一串“順口溜”:學習有優良教育、勞動有較好收入、生病有便捷醫療、居住有良好環境、困難有幫助關愛,通俗講就是吃穿不愁、住房寬敞、出行方便、環境整潔、醫療便捷……統籌城鄉一體化沒有專門的定義,但普通百姓知道,“一體化”就是共享發展成果的一種幸福生活。
生活條件好了,各項保障全了,老百姓用于文化娛樂、精神消費的開支越來越多。雷塘村過去是經濟相對薄弱村,現在走進村莊就像走進了高檔住宅區,有著兩層180多平方米樓房的李金鵬家有5口人,樓上樓下裝了兩臺42英寸的液晶電視機、6臺空調,一臺電腦不夠用,前些天又買了一臺。他說,像他家這樣的裝備,在村里只能算中等。
統籌城鄉一體化,城市不能“自顧自”地獨立發展。把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納入統一規劃之內,實現交通一體化、通訊一體化、教育一體化、社會保障一體化、醫療衛生一體化,在此基礎上實現城鄉和鎮村的一體化,這是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先導舉措。如今在揚州市,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就業和社會保障正逐步實現城鄉一體化。其中,低保、醫保和養老保障,維揚和廣陵兩個區已在蘇中地區率先實現了城鄉一體化。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統一部署,明確統籌城鄉規劃、統籌城鄉產業布局、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城鄉就業保障、統籌城鄉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五個一體化”。同時,為充分激活農村要素市場,揚州市還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指導意見》,給土地流轉設置了“紅線”,明確在不違背法律法規、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積極開展“雙置換”改革試點,允許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和住房置換城鎮社會保障及住房保障,促進農民向市民轉變。一系列大思維、大手筆的創新舉措,為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新格局打下了新的良好基礎。
統籌城鄉一體化,“大揚州”帶動大發展
“槳聲帆影,紫色風鈴,春風搖柳醉揚州。”清明小長假僅有三天,上海游客阿碧就在揚州逗留了兩天,返滬前還依依不舍地說:“真想做個周末揚州人。”近年來,不管是揚州本地人還是來揚州旅游、出差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揚州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市容市貌不斷改善,揚州正在向現代化大都市闊步前進。而這一切,都與揚州市委、市政府統籌城鄉一體化,構建“大揚州”、“新揚州”的謀篇布局與發展戰略分不開。
長期以來,“城市腿長、農村腿短”的現象普遍存在,而統籌城鄉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是縮小城鄉差別的根本路徑,也是促進城鄉和諧共榮的根本舉措。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市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重大戰略,首先進行規劃修編,先后調整了行政區劃,啟動了“一體兩翼”規劃和400公里市域環路規劃,由過去的偏重城區發展轉變為注重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目前,揚州市在推進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上,主城區已經率先取得突破。包括邗江、廣陵、維揚、市開發區在內的1100平方公里范圍的主城區,目前的人口已接近120萬人,2008年GDP達到700億元,人均GDP達到5.9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60億元,人均超過5000元,主城區城市化率接近80%。
現在,進一步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基礎更為堅實,條件更為充分。今年初,揚州市明確提出抓好主城區與近郊的統籌規劃、統籌發展,形成城鄉統籌、區域協調、共同融合的發展格局,著眼于全局和未來做好“大揚州”、“新揚州”的謀篇布局,加快中心城區能量集聚,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加強資源整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擴大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為未來發展留足空間。同時進一步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提高城市化率,推動城市化和新型工業化的互動共進;進一步合理布局城鎮,減少建設成本、社會成本、環境成本、交易成本;實現市區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全市前列;提高城郊農村村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郊農村村民享受公共服務水平;縮小市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享受公共服務的差距、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的差距。(來源:揚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