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珠海面積最大、生態最優、儲備用地最多的行政區,斗門區是未來珠海生態宜居之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斗門區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城市工作提出,將做好“一尊重五大統籌”,努力將斗門打造成宜居宜業的夢想家園。筆者了解到,斗門2017年城市工作將著力統籌規劃、國土、建設、管理四大環節,扎實推進109項政府投資工程,預計完成投資額8 .5億元;推進8項西部生態新城A片區項目,預計完成投資額7 .9億元;全部完成“一河兩岸”征收工作,力爭實現城區控規全覆蓋。
規劃引領
統籌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
近年來,斗門區城市工作與過去的一大區別,是規劃引領作用明顯加強。筆者從斗門區住建部門了解到,斗門區通過深入實施《斗門區戰略性總體規劃》《西部生態新城總體規劃》《斗門區三江六岸示范新鎮》等總體規劃,打造具備市級功能配套的綜合性“緊湊城市”。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以來,斗門區不斷健全規劃體系,提升規劃覆蓋率,完成斗門區三江六岸示范新鎮規劃、白蕉東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7項規劃,扎實推進富山產業新城總體規劃、斗門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斗門中心鎮總體規劃等21項規劃。
在規劃之外,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也是斗門城市工作“軟件”建設的重要內容。斗門區提出,未來將完善數字斗門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加大力度推進斗門“一張圖”建設工作,爭取早日實現“一張圖”管地、批地、用地,提高國土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同時,斗門區將全力配合珠海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建設,探索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在城市規劃、智慧管理中的應用,加快數字城管系統區、鎮、村聯網。
建設提速
西部生態新城開發穩步推進
建設生態宜居之城,除了涉及規劃、管理等“軟件”部分,更多工作還是在“硬件”建設范疇,特別是西部生態新區斗門片區等開發建設。
白藤、白蕉、尖峰南三大組團建設也將加快。在未來斗門區版圖中,尖峰南-白藤將被打造成三江六岸核心風貌和形象展示區、綜合商業、商務辦公和高品質居住集聚區,白蕉北將被打造成連接城市平臺和農業平臺的“城市之窗”、未來混合型國際化街區。
為了打造宜居環境,斗門區將持續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繼續實施美麗斗門行動計劃和美化綠化提升行動,推進街心公園、黃楊河濕地公園等建設,做好重點道路、城市節點、農村環境美化綠化。同時,圍繞產城發展,還將全面提升園區、白蕉、白藤片區綠化美化水平,重點綠化禾益圍BT項目市政道路和白藤一、二、三路等片區重要道路。據了解,斗門區綠化建設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0平方米。
明年,斗門區城市工作還將力促“一城兩場”、深珠皇家花園等“爛尾樓”整治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以“海綿城市+老舊小區”為突破口,斗門將完成藤湖苑和泰和苑兩個試點小區的改造。在交通方面,斗門區將抓好省、市、區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打通城鄉發展中的關鍵節點,加快構建內暢外聯、具有斗門特色、引導城市空間和產業格局的現代綜合綠色交通體系,整體構建“三縱五橫”的高快速路、“四縱四橫”的交通主干路網。斗門區提出,力爭2020年人均道路面積12平方米,快速路網建成率100%。
目標量化
力爭2020年城鎮化水平達到70%
據了解,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斗門區近年來不斷加大城市工作力度,城市建設和發展勢頭良好。“十二五”期間,斗門區先后完成了全區戰略性總體規劃等94項規劃編制,升級改造省、縣道和市政道路60多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56公里,新增鐵路33公里、高速公路62公里,新增綠地2600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65 .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 .1平方米,城鎮化水平提高到60%。黃楊河“一河兩岸”綜合開發、富山、新青產城融合以及白藤、白蕉、尖峰南三大組團建設初步成型,“一河兩園三組團風貌特色鎮”的生態新城格局凸顯。
斗門區還加快“一河兩岸”開發建設。推進西堤路濱河景觀帶改造等工程17項,完成投資2.39億元,完成率91.92%。斗門區旅游發展中心、展覽中心、珠峰科創中心等項目有序推進。另外,實施新建和改造道路工程18項,扎實推進中興路提升改造工程二標段,完成形象進度80%,力爭2017年春節前基本完工。
“在看到城市建設成績的同時,更要看到差距和不足。”斗門區委書記周海金表示,目前斗門區城市建設發展速度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重大交通節點沒有完全打通,市政道路和基礎設施配套不能完全滿足斗門快速發展的需要,交通擁堵問題開始凸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一尊重五統籌”工作思路,是斗門區未來城市工作的指導原則。斗門區還對城市工作提出具體量化目標,即力爭2020年城鎮化水平達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