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二小的疑似“欺凌事件”還在持續發酵。要知道,就在上個月,教育部、最高法、最高檢等九部門剛剛下發了《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反校園霸凌暴力事件已經上升為國家議程。
中關村二小的疑似“欺凌事件”還在持續發酵。要知道,就在上個月,教育部、最高法、最高檢等九部門剛剛下發了《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反校園霸凌暴力事件已經上升為國家議程。
對這次事件,輿論的驚詫既在于“廁所垃圾筐扣頭”發生在中關村二小這樣的“牛?!保€在于在國家反霸凌的禁令之下,中關村二小的“冷漠回應”,給人的感覺是沒有認真對待這起事件。
事件的來龍去脈應該調查清楚:“廁所垃圾筐扣頭”的原因是什么?有沒有其他暴力霸凌行為?這不是給哪個孩子“出氣”,而是這是學校、教育部門應有的負責態度,對一切校園霸凌行為零容忍,不遷就,不馬虎。
北大公共衛生學院、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的研究員喬毅娟等,在18個省區做過調查,發現有66.1%的男生和48.8%的女生遭受1種及以上的欺侮,其中被惡意取笑是學生中最常見的欺侮行為,報告率為43.2%。這次“廁所垃圾筐扣頭”是否屬于霸凌、校園暴力,至少是值得嚴肅對待的。
治理校園暴力、霸凌問題,不是一味追求對未成年人的“嚴刑峻法”,而是學校、社會應幫助孩子建立底線意識和規則意識。
不僅讓孩子明白暴力、欺凌是不正確的,更要讓他們明白暴力會造成什么后果、會承擔什么責任、遭遇暴力后應該向誰求助。而一旦發生暴力、欺凌事件,學校和老師應立即介入,耐心疏導,而不應藏著掖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針對不同性質的案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該柔性處理的,要柔性處理;該施加懲罰的,要有相應懲罰措施;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則要果斷移送公安部門。如此,才能打破校園暴力的孩子不說、家長不知、學校不管的“三不困境”。
目前,北京市教委已經表態,對這次事件將“嚴肅對待和處理問題”,希望這能成為一個標桿,今后能夠嚴肅對待所有校園霸凌問題,哪怕疑似霸凌事件也值得認真對待,最忌“和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