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起北京市建了2000家“托老所”,但是活下來的只有70家。目前,北京市正在全面摸底社區資源。通過整合各種閑置資源,擬建設1300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全部交給專業公司運營。服務于殘疾人的“溫馨家園”也有望并入養老驛站。
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副處長周洪敬11日在 “第五屆北京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北京市養老驛站座談會”上透露,北京市自2009年起陸續建設了2000家“托老所”,但由于是居委會、村委會負責運營,服務內容單一,布局不均衡,目前只有70家活下來,其他都“只剩下一個門面”,“基本都荒廢了”。目前北京市正在進行“社區閑置資源”摸底普查,普查結果今年底出臺。通過整合利用這些閑置資源,北京市將建設1300家養老驛站,補齊社區養老短板。市民政局也正與市殘聯溝通,擬將“溫馨家園”并入養老驛站。
養老驛站的全部設施由政府提供,免費交由專業養老公司運營,居委會、村委會今后只負責協助驛站向老年人介紹服務。驛站收取的服務費必須要低于市場價,可適當高于成本價,對“特困人員”則需提供免費服務。政府鼓勵養老企業連鎖化、品牌化、規模化運營養老驛站。據“北京誠和敬養老服務驛站公司”負責人介紹,“只有實現40家到80家的運營規模,企業才可能實現維持運營。”
今年,城六區試點建設150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已基本完成。北京晨報記者獲悉,“社區養老服務驛站3年建設行動計劃”正在編制中,未來再建設1300家,屆時養老驛站總數將達到1500家左右,擬交給三至四家專業公司連鎖運營。
副市長王寧:
養老驛站建設必須用環保材料
養老驛站實際上是位于社區內的小型養老機構,面積在1000平方米到100平方米之間,需具備6大功能,包括日間照料、呼叫服務、助餐服務、健康指導、文化娛樂和心理慰藉。在此基礎上,可根據自身條件拓展開展助潔、助浴、助醫、助行、代辦、康復護理、法律咨詢等服務項目。由此可見,“托老所”實際上是“日間照料”的一項服務內容。子女可以將空巢、失能、失智老人送到養老驛站日間托養。如遇子女出差,子女休假旅游,養老驛站可開展不超過15天的短期全托。對于需長期托養的老人,驛站會推介轉送到街道養老照料中心進行全托。
北京市民政局要求,養老驛站的服務半徑不能超過1000米,不能位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內。其名稱和標識全市統一,附近道路需設有交通指示標志。考慮到“毒跑道”對孩子們的影響,北京市副市長王寧明確要求,所有養老驛站建設必須使用環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