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11時,河北保定蠡縣鮑虛鄉中孟嘗村一名6歲男童跟隨父親收白菜時,不慎掉入一口40多米深的枯井中。事故發生后,當地政府立即開展了救援工作,救援車、志愿者隊伍、愛心團體紛紛抵達現場。
一個年幼的生命牽動了無數人的心,眾人群策群力施以援手,這顯示出人們對待生命的價值觀念正逐漸發生變化。我們越來越意識到,生命的價值并非物質、金錢等所能衡量,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價值,為救援而不計成本地投入人力、物力,已逐漸成為共識。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救援工作畢竟是實實在在的技術活,制約救援順利展開的是各種具體的物理因素,通過對救援工作的報道分析,我們發現了一些超出救援本身卻潛伏已久的問題。
首先是農村枯井問題。據報道,男孩掉入的枯井井口只有30多厘米寬,并且早已廢棄,平時僅以一塊薄鐵皮覆蓋著,久未填埋。據河北保定市趙鍛莊村村委書記介紹,村里的水井一旦枯了就要填埋,并開挖新井。之所以要及時填埋枯井,一方面是因為其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枯井極易污染地下水。然而填埋工作究竟由誰負責,不同的村有不同的說法,并無統一規定。這是否就給草率處理枯井開了方便之門呢?2014年9月,鄭州南曹鄉一名兒童不慎掉入機井,消防官兵花費了4個小時才將孩子成功救出;2015年5月,西安航天基地一小區附近,一名2歲男童同樣掉入40米深的機井。孩子跌入深井的事頻頻發生,苦口婆心地教導孩子們注意腳下安全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因為被荒廢的枯井往往相當隱蔽,如果不能及時決定由誰負責填埋棄井、不能定點清理散布各處的枯井,悲劇就極可能再度發生。
其次是救援專業化問題。我們承認,在事故發生后,救援車、志愿者隊伍、愛心團體紛紛趕赴現場,這一幕暖哭了很多人。然而在救援問題上,“人多就能辦成事”并不是一條鐵律。事故發生地原本面積就極為狹小,更兼特殊的砂質土質和惡劣天氣,救援難度已經很大,而救援向來講究爭分奪秒,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講究“快、準、狠”的救援方式。救援人員在向井內不斷輸送氧氣的同時,采用的是大面積挖掘的救助辦法,據報道,生命探測器也未檢測到有效的生命反應,這就讓急切等待結果的人們不得不懷疑整個救援工作是否缺失明確的方向感。最后,救援還需要及時同外界溝通聯系。讓外界隨時知曉救援工作的進展和遭遇到的困難,地方政府和愛心團體才能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救援難免涉及當事人隱私,可這些不是不可侵犯的機密。如果救援隊伍不能與外界及時聯系,自身也極易遭到不必要的誤解甚至指責,從而給救援人員帶來不必要的精神壓力。
救援工作仍在緊張進行,我們祈愿男童最終能平安脫險,但上述問題也必須著手予以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在更大范圍內消除隱憂,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