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會探索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文/吳建民(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歐洲科學院副院長)
奧運會和世博會是當今世界上兩個規模最大的全球性活動,很多國家都非常希望能夠主辦這兩大活動。競爭是十分激烈的,中國能夠舉辦這兩大活動實屬不易,這是世界信任中國的表現。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使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在奧運會之后,中國和世界都把目光投向2010年上海世博會,世界將會又一次聚焦中國,而且世界對上海世博會的重視程度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為什么世界如此重視上海世博會?
首先是因為上海世博會舉辦之時,正趕上中國進入了一個快速崛起的時期。人類歷史上沒有13億人崛起的先例,中國的崛起不僅是中國的大事,而且會影響世界。
第二,中國的崛起與國際關系的重心正在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不期而遇。國際關系重心的轉移是近幾個世紀以來影響最深遠的事件。盡管這個轉移還處于它的初期,其影響還遠未充分表現出來,但是這個大趨勢已經得到世界上有識之士的公認。國際關系重心轉移的根本原因,是亞洲在崛起,而中國是亞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世界各國人士,都很想通過上海世博會來觀察這一全球大趨勢發展的最新動向。
第三,上海世博會舉行之時,也是世界城市化進程加快的時候。2007年全球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 已經占到世界人口的一半。今天,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在崛起的大潮加速了全球城市化的進程。
第四,上海世博會正趕上了全球經濟進入了自1929--1933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在美、日、歐洲經濟低迷之時,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經濟繼續保持增長的國家之一。世界很想通過上海世博會看一看中國乃至亞洲經濟的走向。
以上四點,使上海世博會備受重視。
中國目前城市化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但是,每年中國城市化將增長一個多百分點,速度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我以為,上海世博會我們所要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要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城市化的道路。
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受到全世界的歡迎,因為在今天的世界上,城市化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
城市的出現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然而,今天城市化究竟應如何進行確實是一個尚未解決的重大課題。今天的世界城市化的模式,大體上是西方創造的。但是,這個模式到了一個需要大反思的時候了,因為世界正處在一場新能源革命、新產業革命和新的生活方式革命的前夜。推動這三場革命的有三大因素:一是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它們的人口大約有33億,據估計,2020年全球中產階級人口可能會達到20億人,新增加的大部分是來自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這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因為西方國家崛起的時候,它們的人口是有限的。二是資源瓶頸。發展中國家的崛起如果再沿用發達國家的那種模式,地球上沒有那么多資源。有人估算過,如果中國沿用美國的發展模式,需要三個地球才能供給中國所需要的資源。三是氣候變化的壓力。當今世界的氣候正在變化,世界上600名頂尖級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氣候變化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全球氣候在繼續變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來扭轉這個趨勢,人類將面臨災難性的后果。
2008年底,我先后去了美國和香港出席國際會議。我聽到美國人香港人都對我說,中國一些城市建設正在重犯美國當年的錯誤。美國的城市都經歷過一段“攤大餅”發展時期,人們富裕起來后就遷出市中心,搬到遠隔城市幾十公里的遠郊區去居住。因為,遠郊區空氣好,綠化面積大,這些富人在遠郊區建了很大的房子。他們每天花費兩、三個小時開汽車往返于遠郊區和市中心的辦公地之間。久而久之,美國人發現這種生活方式并不令人羨慕,因為每天兩、三個小時花費在交通上使整個生活變得極為緊張,而且能源消耗比在市內居住增加了好幾倍。現在許多美國人已經放棄了這種生活方式,又重新回到了城市里。城市的環境也隨之改善,每天乘地鐵上班,半個小時就夠了。兩種生活方式比較一下,前一種是不可持續的,后一種是可持續的,而且后一種生活質量要比前一種好的多。在美國人開始糾正他們過去錯誤的時候,我們中國不少城市卻在重蹈昔日美國錯誤的覆轍,這不僅會造成極大的浪費,而且與時代潮流相左。
世博會不是廣交會,世博會不賣商品。世博會是一次理念的大展示、大交流。上海世博會參展國家的數量是破歷史紀錄的,各國都會展現各自對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的理解,各國都會展現自己城市化的最好成果和失敗的教訓。我相信,正處在城市化高速發展的中國,一定能夠博采各家之長,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城市化的發展道路,真正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老百姓住在城市里,感到心情舒暢、生活安逸,人和自然和諧相處。這可能是我們抓住了這次百年不遇機遇的最好體現,不僅有益于中國,而且更有益于全世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