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中國勞動保障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昨日,人社部對其中的部分內容進行了解讀。雖然人社部表示我國社保服務能力已有進一步提升,但報告中卻指出,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財務不可持續的問題十分尖銳,個人賬戶空賬運行規模越來越大,接近3.6萬億元,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現象凸顯。
對于大多數城鎮職工來說,每個月從個人工資中扣除和所在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本應如實進入自己的賬戶,然而,隨著養老金支付壓力陡增,越來越多職工卻只能看到架在“空賬”上的數字變化,直到退休領養老金時,這筆錢才會被“還”回來。本次《報告》明確指出,按照制度設計,個人賬戶應是實賬運行,以積累資金為人口老齡化做準備。但由于社會統籌部分收不抵支,個人賬戶資金被挪用于當期支付。
《報告》公布數據顯示,2007年末個人賬戶空賬規模突破萬億規模,達到10957億元,此后空賬規模以年均18.55%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末已達35973億元。而這背后是我國愈發凸顯的當期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當期收不抵支問題。《報告》統計稱,自2009年以來,除了2011年一個年度全國基金總收入的增長率一直低于基金總支出的增長率外,到2014年,總支出的年度增長率比總收入的年度增長率已經高出6.19個百分點。2014年當年,基金總收入為25310億元,其中征繳收入為20434億元,基金總支出為21755億元。如果只考慮征繳收入,則2014年當年全國性收支缺口已經達到1321億元。具體到地方,我國已經有24個省級統籌單位當期收不抵支,最嚴重的遼寧省和黑龍江省缺口規模都超過400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分析稱,可見,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內部結構問題已經十分嚴重,特別是以個體身份參保者的年齡結構迅速老化;企業和個人費率居高不下,做低參數和棄保行為愈演愈烈,近十年來遵繳率和繳費基礎都呈大幅下滑趨勢;政府補助金額迅速增加,政府責任邊界漸趨模糊,到去年政府補貼已經達到4716億元。另一方面,養老金待遇的充足性長期飽受詬病。目前我國養老金平均替代率已經只有42%左右,而近20年來替代率的大幅下滑更使得制度公信力嚴重受損。最終,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空賬規模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年度征繳收入和基金支出的缺口迅速擴大。
為徹底解決問題,《報告》建議我國應建立二元的城鎮就業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賬分離,建立個人自愿性養老儲蓄賬戶;改革參量,改善制度財務狀況和退休金水平;完善多支柱的城鎮就業人口老年收入保障制度以真正實現老年收入的充足保障與制度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