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廣袤的黑土地上,一場如火如荼的農村金融綜合改革正在拉開帷幕。
“十三五”開局之際,在中央金融改革創新試點的部署中,農業大省吉林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省級農村金融綜合改革的試驗田,被賦予了探索以金融破局“三農”這個薄弱環節的國家任務。
這既是中央對吉林省多年農村金融改革成績的肯定,也是賦予吉林省引領農村金融改革未來發展的一項重任——探索一條可操作、可復制的普惠型農村金融發展之路,并力爭通過金融綜合改革,促進農業的轉型升級,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這是一項艱巨而又極富挑戰性的國家任務。被稱為農村金融改革“排頭兵”的吉林又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農村金改試驗區緣何落地吉林
對于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研究處處長劉洪飛來說,2015年12月2日是一個讓他和同事感到既意外又振奮的日子。這一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選擇一批條件成熟的地區分類開展金融改革創新試點,為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積累經驗。會議決定,在吉林省開展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
很快,劉洪飛還了解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親自帶著吉林的金改方案向總理匯報。“怎么會這么快?層級又這么高,我們都覺得很意外,對我們這些參與起草改革試驗方案的小組成員真是莫大的鼓舞。”10天以后,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合發布《吉林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方案》。
中央高度重視,吉林最終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省級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田。
吉林省金融辦主任胡斌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改革試驗的最終目的,是要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而要在全國選取一個省進行農村金融改革探索,吉林省應該說是不二選擇。”
早在2015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吉林省代表團審議時就強調,要充分發揮吉林農業的特色和優勢,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爭當現代農業建設的排頭兵。同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吉林考察,再次寄望吉林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由此可見,中央對吉林探索農業現代化的歷史使命所寄予的厚望。
長期以來,吉林省作為國家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商品糧基地,在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前10位里獨占6席,連續多年糧食商品率超過80%,是我國不間斷調出糧食的重要省份,于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然而,在吉林省糧食連年增產豐收的背后,種植結構單一、發展空間收窄、農民增收乏力等一些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問題也逐步顯現。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降至11年來最低,低于全國8.9%的平均水平,更低于遼寧、黑龍江,農民持續增收的壓力巨大。吉林省的農業經濟大而不強,農民勞而不富,二元化特征顯著,這是一直困擾農業大省吉林的突出問題。
同時,在糧食價格長期倒掛和國家收儲政策調整的背景下,財政、產業政策的單方面投入已難以為繼,對“三農”發展的支持效能正在遞減。
“我們國家長期以來在農村的改革措施是以財政和產業手段為主、金融手段為輔,當財政的投入難以為繼,產業規劃也相對清晰,中央作出了重大的思路調整,將金融從配角提升到了與財政、產業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共同發力助推‘三農’發展。”一位金融業內人士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分析稱,“金融可以撬動社會資源投入‘三農’領域,促進農村各要素的優化配置,通過金融與產業、財政政策的協同配合,更可以進一步放大產業政策效能,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共同推動農業的轉型升級。”
這是中央推動農村金改的一個重要背景。
而在此之前,吉林省一直努力通過金融的改革和創新,來推進農業現代化,參與了全國農村信用社改革、農村新型金融機構和農業保險首批試點,首創了直補資金擔保貸款、土地收益保證貸款等新型金融產品。
這一次,中央探索金融改革的突破口選擇了金融服務最薄弱的環節:小微企業和農村金融。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考量下,吉林率先成為農村金改的試驗田,幾乎順理成章。
農村金改實施方案如何出爐
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定方向、親自修改;
金改實施方案數易其稿,從140 多條精煉至96 條
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是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的一件大事。
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明確指示,“要抓好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吉林省省長蔣超良多次主持吉林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吉林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工作,要求深化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創新農業全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激活農村要素市場,強化農村金融風險防控,探索走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普惠型農村金融發展之路。
根據要求,吉林省金融辦、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吉林省農委等41個相關部門聯合建立了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工作推進聯席會議制度,集中本部門人力物力財力向農村金融改革傾斜。吉林省金融辦是這次農村金融改革試驗的牽頭單位,與另一牽頭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一道,逐條梳理中央八部委聯合出臺的《吉林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方案》,緊鑼密鼓開展具體實施方案的起草。
2015年12月28日,第一稿《吉林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送達吉林省內主要涉農金融機構征求意見。作為改革試驗實施方案起草小組成員的吉林省金融辦總經濟師苗忠有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回憶稱:“那是一段令人難忘的日子,起草小組的各位同事加班加點,晝夜兼程,就想盡快出臺實施方案,推動改革試驗落地。”
此后大約100天的時間里(到2016年3月31日,吉林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實施方案》),他們先后三輪向各政府部門、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征求意見。
“吉林省領導非常重視,到了什么程度?親自修改。”據了解,最初提交吉林省政府的《實施方案》共有140多條,分管經濟、金融、農業的多位副省長均親自指導《實施方案》的修改,逐句逐字地改,并且逐條問,每一條的背景是什么,政策依據在哪里?想要突破什么?準備放在哪里試驗?“問得非常細。不是倒背如流,也是了如指掌了。”胡斌回憶說,吉林省政府主要領導提出的修改原則是:條件具備的大膽推進,條件不具備的尋找條件推進,條件不具備而暫時難以找到條件也要深入研究、積蓄條件、伺機啟動。“一定要找準主要問題、主要矛盾,集中力量為全國走出一條農村金改的創新路子。”
按此原則,經反復推敲、斟酌,最終出臺的《實施方案》從140多條精煉至96條,涵蓋了幾乎所有與農村金融有關的內容。該方案以提升金融支撐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產業轉型升級能力為主線,著力破解制約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供給充分、市場健全、主體多元、功能齊備、產品豐富、便捷高效、風險可控的農村金融體系,把吉林省建成全國農村金融改革的先行區、金融創新的示范區、金融生態的優質區和金融運行的安全區,全力推動試驗變示范、短期成果變長效機制,最終探索形成一條操作性強、復制性廣的普惠型農村金融發展之路。
吉林農村金改怎么改
蔣超良省長要求集中突破掐脖子的三大痛點:
增信手段少、融資成本高、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不健全
農村金融改革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解決一攬子問題,那么改革從哪里入手?
據介紹,蔣超良省長多次指出,農村金融改革的問題紛繁復雜,但當前掐脖子的、要集中力量破解的問題主要有三個:增信手段少、融資成本高、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不健全。
與此相對應,在吉林農村金改大框架中,創新設立了以“三支柱一市場”為核心的物權融資服務體系,即物權增信服務支柱、信息信用服務支柱、基礎金融服務支柱和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流轉市場。
物權融資服務公司發揮“破題”作用
早在2012年,在當時農村土地經營權在法律上還無法進行抵押的背景下,吉林省已率先在全國探索土地收益保證貸款,即通過土地經營權與收益權兩分離,成立物權融資公司構建流轉處置與融資增信兩個平臺,以土地未來預期收益、財政惠農信貸風險基金作為兩種保證方式,在農民不失地和不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前提下,幫助農民獲得低成本融資。
在這一模式中,起到核心作用的就是物權融資服務公司。胡斌表示,在那次改革破題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缺少一個具有公信力的平臺作為信用載體,于是在43個縣由當地政府出資設立了物權融資服務公司,既作為農戶融資增信平臺,又作為土地流轉處置平臺,在農戶通過土地等物權獲得信貸資源過程中發揮信息對接、融資保證、流轉處置等關鍵性作用。
事實證明,這一創造性的探索較為成功。
仲夏時節,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平安鎮中興村的農田里成片地種植著煙葉,一眼望去,滿目碧綠。這是政府選出的土地收益保證貸款的試點之一。
據中興村的村支書胥國民介紹,2015年5月,經過多輪協商,白城市金融辦和國家開發銀行吉林分行、華安財險吉林分公司、白城市惠農物權融資公司、白城惠農農業擔保公司協定,進行總授信額度為3億元的土地收益保證貸款。他所在的軍毅煙葉合作社成為這一貸款項目的受益者。他們將土地收益權抵押出去,從國開行貸款300萬,月利息0.6%,貸款期限最高達到3年。
引入了多方風險共擔機制的土地收益保證貸款打消了銀行的疑慮。國開行吉林分行客戶四處副主任王光宇告訴記者,傳統的貸款模式是銀行、客戶和擔保公司三方,擔保公司受到擔保規模的限制,風險分擔能力有限,現在引入了物權融資服務公司、保險公司和財政資金保障機制之后,風險不再集中于銀行一家。他認為,農村融資難的關鍵問題在于信用結構達不到銀行的要求,經過這樣的設計,信用結構可以滿足要求。
這是吉林方面較為得意的探索。2015年,國家啟動“兩權”(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這同時也是此次吉林農村金改實施方案的重要內容之一,此舉破解了土地經營權無法抵押的法律障礙,但物權融資公司作為土地權益流轉處置及融資增信平臺的功能仍十分關鍵。農業銀行吉林省分行行長沙龍云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農民把土地經營權抵押給銀行貸款,如果出現違約,銀行很難直接處理抵押的土地,還是需要一個平臺充當中介,物權融資公司在這方面有著難以替代的優勢。”
如果出現違約,物權融資服務公司會先將流轉到自己名下的土地經營權轉讓出去,變現用于償還貸款。
梨樹縣物權融資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前總經理王小軍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在嘗試活化農村的資源,這在實施中是比較復雜的事情;雖然對金融的需求一直存在,但是金融機構在農村的網點在“撤退”,不同的銀行有不同的局限性,在這樣的情況下,物權融資服務公司主要扮演了“保證”的作用。
“但是,目前的保證多是行政上的保證而非業務上的保證,物權融資服務公司類似擔保,但是沒有擔保金;目前也在探索完善相關的制度,做好風控和征信。”王小軍說。
據了解,由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團牽頭運作的省級物權融資服務總公司已經籌備完畢,該公司將統籌規劃全省物權增信服務支柱平臺體系的建設,形成省—市—縣三級物權融資服務網絡。
胡斌認為,如果局限在一縣一鄉,因需求方少,供需維持在低水平上,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農村的物權資源。土地的“兩權”要體現其真正的資源價值,必須在一個更大的市場上進行流轉。因此,建立一個全省統一的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就成為吉林農村金改實施方案的重要內容。“我們現在許多地方已經有不少土地占補平衡指標剩余,可以在全市或全省范圍進行流轉。”胡斌甚至希望,有一天可以在全國進行土地指標的流轉交易,創造更大的價值。
構建一體化的農村金融綜合服務體系
當然,像軍毅煙葉這樣的合作社能夠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不僅僅是因為其土地收益權的價值和政府搭建的風險分擔機制,還因為合作社自身的經營能力和誠信意識。
吉林一位銀行業內人士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說,政府在選擇試點時能夠挑選出經營能力優秀的帶頭人和潛力較好的產業項目,但是推廣開來必須依靠征信平臺,讓金融機構能夠通過征信平臺了解農戶的基本信息、以往經營情況、信用情況等等以做出綜合的判斷。
信用信息服務支柱的構建因此也是吉林農村金改的重要部分。
“必須把430萬農戶的信用檔案建起來,匯集到信用信息平臺。”吉林省金融辦副主任唐慶會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這個平臺將向所有的金融機構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已經會同地方政府開展征信體系搭建,采集了400余萬農戶的信用信息。據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征信處處長劉曉蘭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他們從2008年起開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工作,籌建農村信用信息庫,目前已建成盡可能符合金融機構需求、指標分類詳實的數據庫。
在此次金改的設計中,農戶的信用信息由吉林省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公司收集之后再匯集到信息信用平臺,這是一個巧妙的設計。據悉,由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團出資設立的吉林省農村金融綜合服務公司,將逐步構建省、市、縣、鄉、村一體化的農村金融綜合服務體系,在全省范圍內鋪設線上線下標準化的農村金融基礎服務站。農村金融服務站一方面通過代理金融服務、電子商務、農資農具等,獲得商業性收益;另一方面幫助政府收集農戶的融資需求信息、信用信息,以此獲得政府一定的財政補助。
“這一省市縣鄉村五級的農村金融服務平臺,主要承擔金融服務下沉的功能。很多銀行在農村都沒設機構,他們也不愿意設,但他們有大量的產品,無法下沉到農村,更無法了解農民的需求。怎么辦?我們借鑒金融機構綜合化經營模式,構建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成為各類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渠道提供商、資金融通商和大數據提供商。”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團副總裁李玉紅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未來可以進一步發揮金融服務平臺的統籌作用,一方面,把所有金融機構的信息資源對接到農村去;另一方面,收集農戶的金融需求,形成資產包,在引入擔保公司和保險公司分擔風險之后,可以招拍,哪家金融機構的資金成本更低就賣給哪家。
據悉,農村金融服務公司已經正式投入運轉,并在白城市開始試點。
吉林農村金改成效初顯:
2016年半年涉農貸款余額新增近800億元
農村金融需求十分龐大,長期供求不均衡是農村金融的現實。據科研院校的抽樣調查統計顯示,吉林省年均農戶融資需求增量約為2200億元,2015年末,全省農戶貸款增量為723億元,滿足率僅為32.9%。但現實卻是,從銀行到基金再到保險連帶社會資本等金融供給主體,都不愿意進入農村市場,農村金融供給常常缺位,供給不充分。
此次金改,吉林省方面表示,要盡一切力量引入各種金融市場主體,完善涉農金融組織體系,解決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長期矛盾。
《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大力引進銀行、證券、保險、期貨、信托、金融租賃等各類金融機構,加快民營銀行組建獲批步伐,推動設立涉農金融租賃、融資租賃、消費金融、互聯網支付等新興金融業態。
據悉,目前為止,這項改革已經取得了良好開局。吉林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提速,首創幫扶委托管理改制模式和民營資本全資并購模式,30家農信社改制成農商行,改制數量占比57.8%;村鎮銀行達56家,是較早實現縣域服務全覆蓋的省份之一。
事實上,整個《實施方案》均以推動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條條瞄準阻礙農村金融發展的凝結滯阻環節。
在吉林農村金改全面推開的半年時間里,改革試驗已經成效初顯。
截至2016年6月末,吉林省涉農貸款余額6068億元,新增787.6億元,同比增速23.4%,高于全省各項貸款平均增速9.2個百分點,比去年末提高4.5個百分點;兩戶涉農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兩戶涉農企業共計發行10億元債務融資工具;五大作物保費收入11.03億元,同比增長36.85%,參保面積4335萬畝,同比增長5.54%。
當然,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還須建立在良好的農業產業基礎之上。正如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行長張文匯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所說,農村金融改革需要能夠吸納資金的產業基礎和相應的經濟運營環境。在他看來,“由于農業產業基礎比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金融的發展。目前,正是通過農村金融改革試驗,持續改進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助推實現農業現代化。”
這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性改革工程,如同其他任何一項重大改革一樣,吉林省的農村金改在推動的過程中也會面臨各種困難。但胡斌他們相信,所有的困難都是暫時的、前進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