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鄉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是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統籌城鄉發展、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要著力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
著力解決“為什么統”的問題
統籌城鄉發展、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關鍵是在“統籌”上下功夫。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實行的是城鄉二元體制,就農村抓農村,就城市抓城市,將農村工作和城市工作割裂開來,給農村和城市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如農村資源要素流失,農村公共產品配置不足,農民市民化與工業化、城鎮化脫節、農村勞動力出路不多不穩等等。只有實現了城鄉統籌、城鄉互動、城鄉共建、農業規模化、集約化以后的剩余勞動力才有安身就業之所,農村經濟才能得到持續發展,農民生活才能得到持續改善,“農民富裕、農村秀美”的新農村建設目標才能實現。這就要圍繞城鄉統籌進行制度設計,大力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提高城鎮的承載和吸納能力,使進城農民進得來;為進城農民提供價格相對低廉的居住場所和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使進城農民穩得住;把城市產業發展與本地農村勞動力轉移進行對接,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使進城農民通過充分就業有發展。因此,城鄉統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經濟發展的必然。
著力解決“統什么”的問題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就是要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人力資源在城鄉之間平等就業,推動城鄉發展的有機融合,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讓農民獲得與城市市民平等的教育、就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權益,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第一,要促進城市技術、人才和資金向農村配置,農業產業圍繞城鎮的需求來布局,實現城鄉產業融合。采取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的方式,把推進農村產業升級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推動農業向高效與生態相結合的現代農業轉變、農村工業向專業化分工與社會化協作相結合的現代工業轉變、農村服務業向生活型服務與生產型服務相結合的現代服務業轉變,促進農村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第二,要推動公共交通、電力、供水、通信等向農村延伸,形成城鄉對接的基礎設施體系。第三,要推進就業、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第四,要對城鄉生態環境實行共建、共治、共享使城鄉居民擁有同一片藍天,同一塊凈土,同一池潔水。
著力解決“怎么統”的問題
統籌城鄉發展,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要結合本地實際,不斷探索總結,在積累經驗中穩步推進。從總體上講,就是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堅持“城鄉產業統籌布局、基礎設施同步建設、生產要素雙向流動、公共財政均衡覆蓋”的原則,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首先是用規劃來“統”。統一的規劃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基礎,城鎮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必須統一規劃目標、統一規劃節點、統一規劃時限。要以法律的強制力和行政的權威性保證規劃的實施,減少實施中的隨意性,規劃不能隨著人事變動而變動,更不能急功近利選擇性的實施規劃,熱衷于能顯現政績、突出形象的城鎮規劃內容的實施,忽視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的農村規劃內容的實施。其次是用項目來“統”。項目是發展的載體,只有用項目來連接城鄉,才是有效果的城鄉統籌。不論是基礎設施項目還是產業發展項目都必須著眼城鄉一體,由城鎮向農村延伸拓展。用項目來“統”,應著眼于節約成本、促進融合,在加快城鄉建設過程中統籌考慮城鎮和農村的實際需要,最大限度實現城鎮建設與新民居建設的資源共享。再次是用體制機制來“統”。要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探索城鄉互動、以城帶鄉的路徑,構建城鄉協調發展新體制。比如,通過戶籍制度改革,消除對進城農民的身份歧視,使之享有與城里人等同的政治經濟權利等。最后,要用提供均等的社會服務來“統”,由公共財政提供的義務教育、醫療防疫、社會保障等農民能夠均等享受,做到社會保障區域全覆蓋。
著力解決“誰來統”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責任。各級黨委、政府和農村基層組織,要承擔動員、組織、指導的職責,全力推進城鄉統籌。市、縣、鄉鎮、村要找準各自的角色定位,村上主要承擔群眾最關切、自己有條件辦的事,將這些事辦好辦實;鄉鎮主要統籌跨村項目的組織實施,布局好區域內的產業發展,著力謀劃小城鎮的發展,增強小城鎮輻射帶動能力;市縣主要是出臺政策、整合資源、搭配班子、細化責任。其次要整合資源。既要整合行政資源,又要整合經濟資源。整合行政資源主要是各級各部門要統一認識,齊抓共管,步調一致,形成強大的行政推動力。整合經濟資源,主要是按照“握緊拳頭保重點,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將分散在各行業、各部門的資金在規劃和項目的引導下,集中用到統籌城鄉發展中來。再次要民事民辦。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要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充分調動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堅持農村的事情農民為主辦。 (作者系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省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