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中央黨校與國家統計局聯合主辦“大漢模式”論壇。
大漢雙峰巨龍家園實景圖
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我省“四化兩型”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城鄉統籌的根本途徑。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省城鎮化建設快速推進,城鎮化率年均增長1.5個百分點以上,2010年達到了44.4%。這其中,既有大中城市的貢獻,也有縣城和中心鎮的貢獻,兩者都很重要,都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平臺。
無論是與省內的大中城市相比,還是與發達地區的縣城相比,我省縣城和中心鎮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滯后,而其主要原因是資金缺乏,吸引社會投資比較困難。應大膽探索,積極尋求引進社會資本的新辦法、新模式。大漢模式,就是我省積極探索的成功例子。我們鼓勵有更多的投資商積極參與進來,加快縣城和中心鎮建設;我們希望有更多、更好地吸納農民進城的新型城鎮涌現,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促進富民強省。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以大城市為依托,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近年來,我省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城鎮化率年均增長1.5個百分點以上,2010年達到了44.4%。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環長株潭城市群為主體形態、長株潭為核心、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縣城和中心鎮為依托的城鎮體系。我省是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多,要解決“三農”問題,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根本途徑是推進新型城鎮化。而從當前和長遠來看,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致力于加快縣城和中心鎮發展步伐。
一、縣城和中心鎮發展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城鎮化進程已進入快速通道,成為推動富民強省的重要動力。但縣域城鎮化發展速度、發展質量卻嚴重滯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成為新時期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主要“短板”。2009年全省72個縣平均城鎮化率僅30.4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3.98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化率不足30%的還有34個縣,最低的不到20%;16個縣級市平均城鎮化率也只有41.2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14%,其中6個縣級市低于40%。200個左右的中心鎮發展速度更加滯后,一些中心鎮基礎設施殘缺不全且陳舊老化,對農民進城就業和居住缺乏吸引力和承載力。
我省提升城鎮化水平的重大潛力在于縣城和中心鎮。由于城鄉分割的體制機制障礙尚未根本消除,加之大中城市房價物價攀升,提高了農民進城就業和居住的門檻,不少農民望城興嘆。隨著近年來縣城的基礎設施狀況和人居環境有了相當大的改善,農民向縣城轉移就業和居住的步伐逐漸加快,我省每年有近百萬農民進城,其中70%左右進入了縣市城區。目前,縣城人口占全省城鎮總人口的25.3%,縣城平均人口規模已達到10.5萬。如果每個縣城和縣級市城區每年平均增加1萬人口,每個中心鎮平均每年增加1千人,兩項城鎮人口每年增加就要超過百萬。隨著沿海產業轉移加速推進,而縣市城區和中心鎮與大中城市相比在生產成本和生活成本方面具有相當大的比較優勢,為特色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縣市城區和中心鎮必將成為吸引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就業創業和居住的首選之地。
二、縣城和中心鎮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節點
從空間關系看,縣城和中心鎮處在城“尾”鄉“頭”的特殊位置,是城鄉統籌的關鍵節點,不僅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中心,也是農村物資、人流、信息、金融的初級集散地。一方面,縣城和中心鎮承接著大中城市的輻射;另一方面,它的自身發展對周邊村鎮能形成很強的延伸和帶動作用。
從發展需求看,縣城和中心鎮的發展能有效地拉動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成為發展現代農業、拓展農村市場的投資洼地以及擴大城鄉消費的“蓄水池”。2008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9945.5元,是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的2.6倍。通過縣城和中心鎮發展能吸引大批農村人口進入城鎮生產與居住,促進現代農業與農產品加工業、特色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集聚發展和結構升級,轉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有效消除制約社會消費的障礙因素,解放農村人口的潛在消費與投資能力。
從發展條件看,縣城和中心鎮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笆濉逼陂g,全省所有的縣城和縣級市城區將有高速公路連接,80%左右的縣城和縣級市城區將有鐵路通過。目前全省已有5大機場,南岳機場和岳陽機場通航后將有一半左右的縣市受益。在人居環境改善方面,全省污水處理設施已經實現了全覆蓋,垃圾處理設施即將實現全覆蓋,縣城和中心鎮的公園、綠地,以及亮化、美化、凈化等工作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和關注,縣城和中心鎮將會成為最適宜人居的地區之一?,F在不少具有戰略思維的投資商把縣城和中心鎮定位為我國房地產開發的最后一塊“蛋糕”,已經將目光瞄準縣城和中心鎮的開發建設。
三、企業資本和社會資金的進入必然推動縣城和中心鎮加快發展
無論是與省內的大中城市相比,還是與發達地區的縣城相比,我省縣城和中心鎮的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還比較滯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城鎮提質擴容的首要課題。根據經驗數據,新擴1平方公里的城鎮建設用地,至少需要1億元以上的基礎設施投資;轉移1個農村勞動力到城鎮就業居住,至少需要6萬元以上相關投資。按照目前城鎮化發展速度,我省如果每年新增100萬城鎮人口,配套投資至少需要700億元。資金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城鎮化發展的主要瓶頸。近幾年,一些投資商積極參與縣城、中心鎮建設,進行了大膽而卓有成效的探索,為我省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找到了一條新路。例如我省大漢集團采用成片區域綜合開發建設模式,先后參與婁底、雙峰、株洲、邵陽、邵東、寧遠、吉首、懷化、永順等10多個縣市城鎮開發建設,總投資超過50億元,既擴大了城市規模,提升了城市品位,又激活了當地商貿市場,拉動了消費和投資,實現了社會與企業互利雙贏。新形勢下,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我們所面對的區域之廣、項目之多、投資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從深層次看,大漢模式是企業資本和社會資金通過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綜合開發、市場經營,深度參與縣域城鎮開發建設,強力助推縣域城鎮化的創新模式,是地方政府解決資金難題的一種積極探索。這種探索對于我們破解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瓶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作者系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