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暴雨中扶老人過馬路,被積水沖倒溺亡。6月23日,四川達州遇暴雨,一小學6年級女孩過馬路時,被積水沖倒滑入一小轎車底,溺水身亡。27日,達州警方通報稱,警方通過天眼監控核實,事發前,女孩曾牽一名老婆婆過馬路,兩人均被沖倒,老人被路人救起,女孩卻不幸身亡。(6月28日《華西都市報》)
扶老人過馬路,多好的孩子。誰料卻被積水沖倒,如花生命倏然而逝,痛何如哉。痛心之余,也不由得心生疑問:孩子和老人行走在城市的馬路上,而非河邊湖畔,更非荒郊野外、沼澤險灘,何以竟遭此大難?此前有人說,哪怕生活在現代的城市里,也可能處處潛藏危險、步步驚心,或許有幾分夸張,卻也不乏事實依據——裸露的電線、無蓋的窨井,常將孩子甚至成年人“置于死地”。而逢雨必澇,則已經成為不少城市的“不治之癥”,由此給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多少危險和損失,沒人詳細統計過,恐怕也難以完全統計。我所在的城市,就曾經創造過“兩個月3場暴雨,5市民身亡、3人重傷”的悲哀紀錄,成為市民心中難以抹去的悲傷記憶?! ?
為什么一下大雨就積水,甚至還可能出人命?為什么一座現代化的城市,經受不住一場雨的考驗?城市規劃設計先天不足是造成逢雨必澇現象的重要原因。深圳市水務局排水管理處調研員陳筱云曾表示,深圳雖然是中國最年輕的現代城市,但上世紀80年代,深圳建市初期也是采用了前蘇聯的城市建設理念,排水管道的建設沒有充分考慮未來城市發展。深圳尚且如此,其他一些城市在建設時存在短視行為似乎也不難理解了?! ?
據媒體報道,在青島城里,有一條100多年前德國人留下的地下排水系統,至今仍在發揮作用,它也被稱為“最牛下水道”。其實,類似的“良心工程”中國人也能做到:位于江西贛州、修建于北宋時期的地下水利工程——福壽溝,雖經歷了900多年的風雨,至今仍完好暢通,并繼續作為贛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外國人和古人能做到的事情,難道我們就做不到嗎?這恐怕不是技術問題和財力問題,而是思想問題和官念問題。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的管理水平也是“軟實力”,這兩方面的現狀折射出的其實是一個執政理念的問題——是要面子、要政績,熱衷于做表面文章;還是要里子、要民生,為老百姓謀利益?
“小學生扶老人過馬路溺亡”是城市之恥,該反思了,該引起重視了。據悉,有一些城市已經知恥而后勇,開始采取措施,比如,廣東省發布《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到2020年,建立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和管理體系,廣州、深圳市中心城區能有效應對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規劃看起來很美,但愿能落到實處。為老百姓打造一座有安全感的城市,才是真正的政績。其他城市呢?是否也能拿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