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首條投入使用地下管廊探訪記
穿過正在施工的工地,步行兩層樓梯轉入地下,架設各類管道、纜線的地下廊道便映入眼簾。身處這個地下5米深的管廊內,仿佛置身于一個神秘的地下世界。
位于武漢市江漢區王家墩商務區的管廊,是武漢首條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地下管廊。據項目負責人介紹,這條長5.2公里、高2米多、總寬約4米的地下管廊,布設的主要管線通過支線管道連接各個區域,承擔周邊約7平方公里的通信、供水、供電功能。
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電、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被稱為城市的“里子工程”。
記者在管廊內看到,根據使用功能,這段地下管廊被分為高壓電力艙和綜合艙兩個艙室。寬約兩米的高壓電力艙內,已架設3根粗黑的220千伏高壓電纜;1.8米寬的綜合艙內,則布裝光纖、弱電線纜和1條供水管道。
供水管道鋪設在管廊地面,各類線纜分門別類地掛在管廊的兩邊墻壁支架上,使地下管廊艙室整齊有序。視頻監控、火情探測、自動滅火等安全設備齊全,每200米有一個可在地面控制的安全門,以保障發生突發險情時能夠分段關閉廊道并作出應對。
參與這段地下管廊規劃設計的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綜合管廊所所長楊衛星說,武漢城市地下管廊按安全運行百年的標準設計建設。兩個艙室都預留了大量空間位置,供今后增鋪管線使用,足以滿足到2030年的中長期發展需求。
“地下管廊給城市建設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有效解決‘馬路拉鏈’問題。”武漢市建委管網站站長王中華說,王家墩商務區地下管廊的給水、電力、三家電信光纖、有線電視管線,歸屬單位多達6個。
“按傳統建設模式鋪設,至少要挖開馬路挖渠施工6次。”王中華介紹。
業內人士介紹,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將城市地下管廊建設全面提上日程。
目前,按照“先新城、后老城”的思路,武漢市計劃年內在光谷、陽邏、蔡甸、機場等區域實施六大綜合管廊項目,總規模為42.9公里。到2020年,武漢市規劃地下管廊規模將達141.1公里,到2030年將達到566.5公里。
據行業內測算,地下管廊建設成本為每公里8000萬元至1.2億元之間,由此將帶動城市大量基建投資。據武漢市城建委介紹,地下管廊等項目納入國家專項建設基金范疇,加上財政投入作為政府投資外,大部分資金主要靠PPP方式籌集。
武漢市建委副主任汪普查說,城市地下管廊建設是大勢所趨,地下管廊建設成為繼地鐵之后又一重大的城市地下工程。